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忠诚守护的地方

思想铸魂 铁心向党

——走进武警辽宁总队锦州支队凌海中队

2024年01月05日 09:57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WechatIMG108

走进武警辽宁总队锦州支队凌海中队,一股强烈的战斗气息扑面而来:一楼大厅电子显示屏循环播放战斗格言,战士水杯上张贴战斗警句,营区广播定时播放系列强军战歌。浓厚的战斗氛围令人热血沸腾,让记者感受到,这就是军营!

这是一个荣誉满满的武警中队,连续75年实现安全发展,连续59年保持先进,连续25年被评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13次。

88

时空变幻,穿越半个多世纪的云烟,这个中队缘何能够让荣誉永远鲜亮?记者走访武警辽宁总队锦州支队凌海中队,破译他们书写奇迹的密码。

红色传承 铁心向党

有一个红军传统,传承了75年;有块信仰高地,坚守了75载。那就是“铁心向党”。

凌海中队前身可追溯到1948年,75年的风雨历程,历经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洗礼,经受抗洪抢险、执勤处突等急难险重任务锤炼,一代代官兵忠诚奉献、无私无畏、团结奋斗,在新时代强军事业中不断成长。

走进中队荣誉室,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一把勺子”。在辽沈战役攻打锦州的战场上,

为了给前方官兵和支前群众送粮,8名战士脚穿草鞋,步行90余公里,携带600斤粮食,沿途一勺一勺分给群众,而他们却舍不得吃一口,只是靠喝水充饥,演绎了军民团结一家亲的佳话。

“英雄一排”的故事至今镶嵌在凌海市军事志上、刻印在每位官兵心里,成为中队建设发展的精神之源。1953年9月19日晚,中队负责看押的监犯企图暴狱。面对突发情况,中队官兵迅速集结,时任指导员赵清真率先冲入人群,挡在被困战士面前,与暴狱人员殊死搏斗,最终成功平息事态,展现了中队官兵英勇顽强、团结无畏的战斗品质。

1971年8月15日,目标单位西侧围墙因连日暴雨开裂坍塌,形成宽2米的缺口,中队主官带领官兵“一柄钢叉守监墙”,肩并着肩用身体筑成人墙,连续盯守7天7夜,这期间监犯多次企图脱逃,但始终没有越过围墙半步。

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75年来,经历战火硝烟洗礼,经过和平环境打磨的“铁心向党”四个大字,始终熠熠生辉。用官兵的话说,“这是凌海中队的根,是凌海人的魂,守不住就会失魂落魄,丢掉了就会变质变色”。

凌海中队铁心向党的队魂,在接力奔跑、接续向前中传承发展。巨大的荣誉面前,党支部一班人没有固步自封,认真总结提炼了中队“英雄一排”为国捐躯的忠诚史、5次成功处置执勤险情的战斗史、艰苦创业争创一流的奋进史,几十年如一日开展“学好三史、赓续血脉”活动,坚持干部到任上好“接力课”、新兵下队上好“励志课”、老兵离队上好“荣誉课”,让“队兴我荣、队衰我耻”在官兵头脑中深深扎根。

99

凌海中队官兵在培塑品格、追求境界的征程中秉持着老实、扎实、踏实的精神。他们始终把讲规矩、守纪律这条底线作为努力和追求的起点。

新兵黄韵周下队第二天就遭遇了尴尬事。吃饭习惯剩饭剩菜的他,那天吃完饭端着盘子愣是转了几圈都没找到倾倒的地方,从此以后,勤俭节约、爱惜粮食成为他一生的军旅印记;当了2年图书管理员的张庆磊,总觉得自己很没“存在感”:中队的图书没有借书卡,无需提醒归还,却从未丢过一本书;建队几十年来,无论是住在老营房,还是搬了新营区,中队的下水道从来没有堵塞过……点点滴滴,折射着凌海中队“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的认知底线与行事风格。

人民军队光荣传统是激励团结奋进的丰厚营养。中队驻守在英雄城市锦州,红色资源就在“家门口”,新兵下队第一课就是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官兵走出营门10多分钟就能到达萧军纪念馆,中队通过红色讲解员义务讲解、开展英雄城市英雄兵故事会、邀请抗美援朝老兵讲传统等多样形式,让官兵在耳濡目染中感悟革命先辈意志品质,激发投身强军实践的内在动力。

00

强军思想 融入灵魂

“强军事业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风险和挑战的远征,必须坚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引领航向。”武警锦州支队政治工作部领导说。

“军人血液里流淌着信仰与忠诚,危难时就会舍生忘死、勇往直前……”新兵刚下队,一场别开生面的“传承红色血脉,赓续红色基因,投身强军实践”大讨论就在中队火热展开。讨论中,上等兵马杰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大家:在凌海中队这个红色熔炉里,每名战士都能淬火成钢。刚到中队时小马就暗下决心要干出一番名堂来,但高强度训练带来的不适应,让小马打起了退堂鼓。

“遇到困难就打蔫儿,不是凌海中队的作风。”中队长张晨找到马杰,给他讲起部队抽调一个排的兵力担负抗美援朝前线转运物资和抢救伤员警卫任务中,面对枪林弹雨,全排30余人没有一人后退,最后全部壮烈牺牲的壮举;讲述战士谢天禹参加上级军事大比武时,大腿不慎被划出一道血口子仍坚持完成比武的故事……

这一个个故事令马杰的内心受到极大触动,在心里种下了站排头、争第一的种子,成为激励他不畏艰难、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不仅年底被评为优秀士兵,还影响带动了很多战士。马杰说:“今天的荣誉是靠革命先烈一场场硬仗打出来的,这种‘一人敢死则百人敢战,百人敢战则万人敢从’的战斗精神我们要代代相传。”

学思想、用思想是中队建设的一大优势。这些年,中队广泛开展“三餐文化”活动,引导战士人人上讲台,用兵语、话兵心、谈兵情,讲好中队故事、当好凌海传人,官兵不仅是中队光辉历史的讲述者,也是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2020年以来,中队官兵自发组成“红肩章”宣讲队,作为支队特色文化品牌,培养理论宣讲员15人,在主题教育中为2000余人宣讲。

一个人如果没有忠诚信仰,就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中队针对手机网络和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各种“杂音”“噪音”,广泛开展“面对非议怎么办、爱党护党怎么做”讨论交流活动,鼓励大家勇敢澄清曲解非议、批驳污蔑攻击。

和平时期,军刀虽未出鞘,但思想交锋从未停息。中队党支部常态组织“强军思想引领我成长”演讲比赛、“强军路上当先锋”等大讨论,广泛开展“学战史、唱战歌、当尖兵”活动,从练思想、练作风、练胆气、练技能等方面,着力培养官兵过硬的战斗作风。

如今,人人思想上求进步、个个素质上求过硬,成为凌海中队官兵的真实写照。2021年12月,在中队官兵的一起努力下,中队被评为武警部队“四铁”先进单位。

战斗精神 永存血脉

“北侧监墙有异常响动……”哨兵李金炎发现情况后,立即向当班网络查勤员马明报告,马明一边锁定北侧监墙画面,一边向作战勤务值班员报告并果断按下报警电铃,三人应急小组迅速赶至北侧监墙进行先期处置,后续分队紧随而至,仅用两分钟便对监区外围形成封控态势。

“险情”为啥处置得既好又快?在中队蹲点的大队长曾进道出了其中“秘密”:战斗精神表现在战时、培育在平时、关键在养成。中队把战斗精神培育融入部队战备训练、官兵站岗执勤、日常养成的全过程,健全完善了合力培育、定期考评等机制,增强了战斗精神培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一场寒流过后,凌海市最低气温降至零下10摄氏度。置身于训练场,虽说已穿上厚厚棉衣,但一阵寒风袭来,还是禁不住打着冷颤。笔者注意到,此时中队正组织捕歼战斗课目训练。一名战士在搜索过程中不慎摔倒,右手掌被树枝刺破鲜血直流,但他始终没有退缩。

大风陡起,气温骤降,寒风像刀子一样割着人的脸,笔者本以为可以带回休息,谁知,体能训练课目又随之展开……

中队着眼青年官兵的个性特征,把竞技体育、对抗游戏、闯关活动融入日常训练,精心设置复杂情况、布置障碍,通过不断破障、克服困难、勇闯险关,引导官兵时刻紧绷战备之弦,锻造打赢本领。他们还积极发掘身边典型,把这些典型的简要事迹和照片张贴到“荣誉墙”上,引导官兵学典型、当先进,叫响“平时敢流血,战时敢拼命”“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等战斗口号,让战斗精神深深扎根官兵的灵魂深处。

坚强战斗堡垒是官兵众志成城的强大磁场。支部过得硬,团结有保障。中队常态开展“支委打头阵、党员作表率”活动,支部一班人既有发声的音频,更有行动的视频,坚持读懂兵心、贴近兵心、温暖兵心,团结引领全体官兵成为一块坚硬的钢铁。春风化雨、点滴入心是汇聚官兵力量的情感基础。浇花要浇根,带兵要带心,不会带兵就去爱兵。在中队,战士有困惑难题、所有干部骨干都是兄长朋友,官兵集训或是住院、干部串休回家必去看望……这一个个不成文的规定,便是中队干部骨干爱兵的铁律准则,已经成为“下意识”的行为,使中队官兵团结牢不可破。

编辑:鲁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