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和发展的多维思考

2024年01月05日 10:09 | 作者:郭路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他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我们要以实践为指向,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守护好、继承好、使用好中华文化资源,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和发展,这既是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不断探索文化强国之路的价值意蕴。

建设文化强国,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本、以中华文化为根,确定本和根,就有了定魂神针。“第一个结合”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实践中的问题;“第二个结合”植根中国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土壤,实现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不是将两种思想和文化体系进行简单组合、生硬拼接,更不是此消彼长、谁取代谁,而是双向汲取、相互贯通、相得益彰,既让马克思主义根深叶茂、历久弥新,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在文化激荡的时代大潮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底蕴深厚,可以从“道”与“术”的维度思考和认识中华文化。“道”究其本质而言是“无所不包、无所遗漏的”,是事物宏观的、根本的规律,它是精练的高维度的思想结晶;“术”从其本意而言是技艺,“方术”“术数”“技术”等充分体现了文化外化的问题,它是文明发展的具象化体现。注重并强调中华文化的“道”与“术”,建立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形成本国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才能占据这个时代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同时,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从思想层面强健国人精神世界,呼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以历史的视角,审视、厘清我国五千多年文化的结构和脉络,对中华文化进行深入思考、概括和提炼;以现代的视角,分析和把握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思考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特别是注意挖掘凝结在中国文化基因里的独特民族精神、价值观念和力量源泉,传承和丰盈中华民族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使民族和国家魂有定所、行有依归,形成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潜移默化建立起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中国国际话语权,才能为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在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让更多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要立足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鲜活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和话语表达,增强中国话语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作者郭路系《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编辑)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