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忠诚守护的地方

照金精神照亮前行路

——记武警陕西总队铜川支队执勤一大队

2024年01月08日 12:19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陕西照金,一块英雄的土地,一部红色的传奇。

以陕西省铜川市照金镇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北方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是老一辈革命家把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与陕甘边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建队以来,武警陕西总队铜川支队执勤一大队始终扎根这片红色沃土,坚持从照金精神中汲取养分,部队建设实现了连年先进、全面过硬。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革命先辈李妙斋的故事……”初冬时节,武警陕西总队铜川支队执勤一大队一场照金精神故事会如火如荼展开,官兵们围绕“争当照金精神忠实传人”主题热烈讨论交流。这是该部传承弘扬照金精神的一个缩影。

走入营区,可以清晰看到大队取得的辉煌荣誉:大队连续6年被总队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大队”,先后7次荣立集体二等功、三等功,2019年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大队”,所属中队29次被总队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先进中队。

寒来暑往,照金见证着一代代官兵的忠诚守护。官兵们自豪地说,是照金精神照亮我们的前行路。

微信图片_20240108120451

武警陕西总队铜川支队执勤一大队官兵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参观见学  韩泽元/摄

微信图片_20240108120456

武警陕西总队铜川支队执勤一大队官兵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参观见学  韩泽元/摄

照金见证 扎根山区铸军魂

初来崔家沟时,战士张震在聆听革命先辈们“泥土当课桌、锅灰做墨水”,大抓“马列”学习的故事中得到了力量。

在这里驻守了十二年,他见证着部队的变化。新兵一批批地来,老兵一茬茬地走,在这片红色沃土上,他选择坚守。别人说他是扎根山沟、无私奉献,他却摆摆手说:“这没什么,当兵就该这样”。

去年12月,张震退伍,最不舍的是张永胜。张永胜刚下连时,就是张震带的他。

那时张永胜最怕执勤上哨,因为上哨的必经之路上,有一条又长又陡的坡,冬天有积雪时,路又湿又滑,一不留神就得滑个跟头。平时,班长张震还经常组织大家在坡上进行冲刺训练,为了不垫底,大家抖擞精神往上冲,几趟下来都累得气喘吁吁。

张永胜吐槽过训练的困难,却在一次次冲坡中,读懂了“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的精神;他感叹过老兵日复一日坚守的不易,却在一天天的执勤上哨中,也把这里当成了家。

因为把崔家沟当成了家,张永胜不愿离开这里。而从未来过崔家沟的一中队指导员高兆坤,也同样来到了这个地方。

四年前,刚从军校毕业的高兆坤主动写下申请:我要去最艰苦的地方。来崔家沟之前,他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他没想到,这里不仅偏远、条件差,任务也如此繁重。

上任当天,听到领班员叫哨,名字一个接一个,一班哨居然能有这么多人,这让高兆坤着实惊讶。在这里许多人记不清自己的生日,但能清楚记得监墙上有多少个台阶。

他时常在想,是什么给了官兵们力量。查哨时,看着哨兵们稚嫩却坚毅的脸庞,他有些恍惚,仿佛看见先辈们的身影与这些年轻的身影重叠在一起,他们的身姿在新时代书写着新的忠诚。

几年后,他把自己在崔家沟的感想写进演讲稿中,感动了无数官兵。大家夸他写得好,他说:“是这里的故事本就动人。”

张铎是一名在读大学生士兵,按照国家政策,他服役完后回到学校可以享受优待。他抱着这样的想法参军入伍,刻苦努力、积极训练,心里却总是盼着退伍。

官兵们一直以来有一个传统,每年春天,都要在监墙四周种下向日葵。刚下连的张铎感到很好奇,“为什么要种向日葵呢?”

一次暴雨过后,本来茁壮生长的向日葵在狂风暴雨中倒下了,大家都以为向日葵没救了,没想到在官兵们搭架扶直后,向日葵却一夜之间重新焕发生机。

指导员王振强说,这是因为“根扎得深,再大的风雨都能挺过去”。听着指导员的话,张铎似乎明白了种向日葵的意义。

后来,张铎在网上查到,向日葵的花语是忠诚。他还了解到,成年向日葵的根能扎两三米深,以吸收深层土壤里的养分。

丰收的季节终于到来,张铎和战友们用剪刀剪下向日葵的花盘,剥出葵花籽,分成两份,一份阴干保存留作来年播种,一份炒熟分享给战友们。

分给张铎的那包熟葵花籽,他没舍得吃,寄给了远在河北的父亲,收到包裹的父亲打来电话说好吃,张铎对父亲说:“爸,我明年还给你寄。”

今年五月,张铎向中队党支部提出申请:参加预提指挥警士培训。张铎说,他要像向日葵那样在崔家沟扎根。

聚力强军 忠诚使命勇担当

照金革命时期,先辈们攻坚克难、克敌制胜的英雄足迹,深深感染着大队官兵。

2019年的清明节,耀州陈家山突发森林火灾,火势迅速扩散,形势十分危急,中队全体官兵接到命令后迅速出动增援。

到达现场后,班长朱帅鹏有序组织大家布置灭火站位,迅速和战友们一起投入灭火。大家背着沉重的喷雾器,扛着铁锨洋镐,顶着滚滚浓烟,在陡峭山壁上匍匐前行。

山坡陡峭,山林茂密,但他们毫不畏惧;浓烟呛的人睁不开眼,但他们毫不抱怨;奋战五小时火势仍然凶猛,但他们毫不退缩。

经过连续十多个小时的扑救,火势得到了控制,任务圆满完成,朱帅鹏也荣立个人三等功。

危难当前,官兵们挺身而出,赴汤蹈火。执勤上哨,忠诚守护,这是官兵们的使命,一代又一代官兵在哨位上奏响着青春的乐章。

“我在这里过了十一个年了。”谈起冬天上哨,刘世有记忆最深的还是刚下连的第一个新年。除夕夜万家团圆,周围村子里的鞭炮声点燃了刘世有心中的思念。想着远方的亲人,念着营区里的战友,刘世有抬头看了一眼天上燃得正盛的烟花,又迅速调整状态,集中精力紧盯目标点。

有一次,因为下大暴雨,监墙出现裂痕,有随时倒塌的危险,官兵们连夜赶往哨位驻守,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一夜。因为担心目标安全,刘世有和战友们全神贯注,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雨后的空气潮湿阴冷,粘在皮肤上很不好受,大家只是轻轻甩掉头发上的水珠,又立刻恢复状态。刘世有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只记得大家斗志昂扬,尽管已是深夜,但每个人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困了累了就再忍忍、再忍忍,没有什么比完成任务更重要的。

刘世有说,每次重大任务,连轴转是常事。碰到冬天夜里冷,大队干部就会等在各个路口,给大家分发棉大衣。尽管天气很冷,但官兵们的心里都是暖洋洋的。

提起这些时,刘世有从不觉得苦,“这本来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驻守一方平安,是战士们无怨无悔的担当。

“向哨位敬礼!”随着一声令下,哨楼下,全体官兵同时立正,齐刷刷抬头向着哨楼敬礼。这是中队每年最特殊最庄严的活动——向哨位告别仪式。每年,退伍的老兵都会在全体官兵的注视下换下最后一班哨,这是中队坚持了二十多年的传统。

站在哨楼下,看着楼上的老兵久久不愿迈出的脚步,听着老兵发言后楼下久久不能平息的掌声,班长王金良忍不住悄悄抹泪。看到老兵不舍的眼神,他心里明白,哨位是战士们矢志不忘的使命,是像家一样温暖熟悉的地方。日复一日的上哨,是战士们始终如一的坚守。

执勤上哨虽然是战士们最日常的任务,但同样需要百分之百的认真谨慎,稍不留神危险也许就会悄然而至。

“同志,请停车!”监狱大门里开出一辆蓝色小车,应急班战士罗文东叫住小车进行例行检查。罗文东绕着车仔细检查了一圈,起初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当他趴在地上查看车底时,却突然发现,油箱上边的缝隙里塞着一个蓝色塑料袋。

罗文东连忙拿出来交给班长殷宪超,班长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有一封信!后来经查,是一名嫌犯想通过这个方式给家里报信。

近年来,大队先后圆满完成多起急难险重任务,多次受到上级表扬。

顽强拼搏 不忘初心筑未来

刚入伍时,米晓波5公里考核成绩次次垫底,害得班里的流动红旗总是留不住。这让米晓波有些沮丧,逐渐丧失了自信,开始怀疑自己。

“月亮都有圆缺,革命哪能没有挫折失败。失败了再干,南山的天也不能老是下雨,总有放晴的时候,我们要相信共产党和红军一定能够胜利。”有一次,大队组织学习照金精神。指导员告诉大家,这是红二十六军领导人面临失败时对同志们的鼓励。

听着革命先辈的故事,米晓波深受触动:先辈们历经的比自己要难上千倍百倍,却仍能坚定信念、顽强斗争、抱着必胜的决心,自己只是经历了这点小挫折,又怎么能被轻易打倒呢。

那天晚上,米晓波躺在床上睡不着,翻来覆去地反复琢磨,回忆反思自己曾经的训练方法。他想起自己问班里5公里成绩最好的战友有什么“诀窍”可以传授。战友总是回答他,这事哪儿有什么技巧,多练练,体能上去了自然就跑得快了。

当时米晓波还以为是战友不愿意教他,现在才明白过来,战友说的是正确的,其实自己缺乏的不是技巧,而是最基础的体能,5公里并不是靠坐在桌前学就能学明白的,练习才是唯一的“诀窍”。

那天之后,米晓波从班长那里借来了沙背心、腿沙袋,每天晚上都自己加练,每隔几天就再增加一个负重,每隔几天就再多跑一圈。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练习,米晓波的体能跟了上来。三个月后的新兵考核验收中,米晓波的5公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崔家沟营区门前,有一个奇怪的单杠,本应笔直的杠身有些弧度。老兵们总说,这根杠子,是中队一代代官兵齐心协力“拉弯”的。

那年冬天,中队组织单杠二练习会操,尽管天气寒冷,战士李航的成绩却打破了中队的练习记录。

这让大家热血沸腾,都想要继续打破记录。在这种氛围下,大家热情高涨,一个接一个上杠,会操持续到晚饭前才结束。

从此以后,大家没事就来这根单杠上练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队的训练成绩提高了,这根单杠也变成了现在的“弯杠”,成为了中队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老班长,快醒醒,值班室出故障了!”正在梦乡的班长何伟被战友杨光叫醒,才知道中队值班室的执勤设施因为停电全都无法启动了。到了值班室简短了解情况后,何伟赶忙钻进机柜后抢修。不久,执勤设备就重新恢复了正常。

类似这样的情况,从军七年的何伟已经经历了多次。大队有什么突发状况,大到执勤设备故障,小到走廊灯不亮了,只要有何伟在,大家就能安心。

有人问何伟,人家都争着当训练标兵,你咋抱着个维修工具就不撒手了?

何伟回答说:“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做好这一份事。训练标兵很荣耀,帮助队里排忧解难也同样光荣!”

后来,何伟常常利用休息时间自学网络维护技术,现在大家都说何伟是中队的“多面手”,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他都能行!

兴源于心,力源于志。大队领导介绍说,他们始终把尊重中队、相信官兵、依靠官兵作为建队育人的出发点和原动力。

像何伟这样对自己的业务精益求精的官兵不在少数:炊事班长刘高杰,炒菜炒得好、训练成绩好、军事素质优,是大家心中共同的榜样;新闻报道员陈思行,从零开始接触新闻工作,也逐渐成长为队里的“好笔头”……

对于上级交办任务和重点工作部署,大队先领会后细化,指导中队党支部提前筹划、区分要素、细化流程,知道什么工作“谁去干”;大队官兵定人定责、分工落实、形成合力,清楚什么标准“怎么干”,确保各项工作末端落实到位,部队建设水平高质量提升。

来源于人民,根植于人民。大队官兵都知道中队长安力的故事。安力是一个“苦孩子”:他家庭条件艰苦,很小便扛起家庭的重任;大家也都知道,安力是一个“好孩子”:他始终自立自强,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中考考上了县重点高中,高考也顺利考上了不错的大学。

但战友们不知道的是,几年前,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安力并没有过多的喜悦,而是犯了难:家里条件不好,本来维持家庭日常开销就很难,这让自己拿啥去上大学呢?

天无绝人之路,河北唐山有位好心人成立了助学小组,主动提出愿意资助安力上学。读大二的安力心里怀揣着一个报国梦,选择了应征入伍,两年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军校。

在用攒的津贴还清了资助后,安力决定开始“阳光接力”。他加入了资助自己的助学小组,开始资助和自己一样渴望上学的孩子。就这样,安力接过了接力棒,从被资助的孩子,变成了资助孩子的人。

后来,安力又开始了团结助学活动,拉动身边的领导、战友、同学,对口资助家乡的学校,至今已资助50余人次,累计捐款10余万元。

安力接受群众的资助,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民子弟兵;入伍后,他又将自己接受的善意回馈给群众,资助了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安力的故事,正是照金精神扎根群众、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最好体现。

不忘初心,忠诚守护。在这里,一代代官兵始终坚持传承和弘扬照金精神,保持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出色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战胜了道路上的一次次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展望未来,大队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圆满完成各项使命任务,坚定不移做照金精神的忠实传人。


编辑:鲁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