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45年·45人系列访谈>访谈嘉宾

从仅有6个订单到占据主要高端市场,他如何在改革开放中重获新生?

2024年01月11日 15:25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房,到不断引领技术升级的行业标准制定者;

       从一个曾经只有6个订单的打印机企业,到占据主要高端市场的产业巨头;

       从一个集中在中低端市场的民族品牌,到开创多个行业第一、拥有89项发明专利的国际品牌;

       ……

      2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他带领企业披荆斩棘、几经蜕变,实现了“高端品牌中国制造”的梦想。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德迈国际产业集团董事长施乾平。

640 (1)

       以工匠精神助力中国“智”造
       1974年出生的施乾平,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山东人,早年赴美创业,因工作关系经常往来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1999年,他踩准改革开放的鼓点,创办金恒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中国首先从事工业打印机的高科技企业,研发生产的打印机畅销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回忆创业之初,施乾平坦言,一开始做打印机的时候,他并没有什么宏伟的目标,只是想着要把产品做好,对得起消费者的信任。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许多企业特别是国际公司遭遇巨大压力,裁员浪潮来袭,但施乾平却逆势而为,将细分打印机市场的主要研发人员“收入囊中”,大步进军高端环保打印机行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施乾平的团队成功研制中国第一台5米宽UV数码打印设备,然而此时,国内市场却还是坚冰一块。
       “科研需要大量经费支撑、产品销售未见起色、公司内部质疑声层出不穷……这么多年,我遇到过资金、人才、技术等很多困难,但最难的是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特别是高端产品没有信心。”施乾平表示。
       如何“破冰”,做大民族品牌,赢回市场主动权?2013年8月,施乾平邀请400多位喷印行业的企业负责人和业内专家,汇聚泰山脚下,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喷印行业环保发展高端论坛——“泰山论道”。
       “国内市场这么大,改革开放的利好政策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没道理做不出与全球一线品牌比肩的中国制造产品。我希望大家坐在一起共同探讨,打破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更加关注品质和服务。”施乾平笃信,商品品质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而这场论坛的成功举办,也让他看到了开辟国内市场的希望。
       竖起“中国‘智’造”需要工匠精神。从自主研发生产环保工业打印机开始,施乾平对技术的创新突破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始终乐此不疲。2015年,研制出全球打印精度领先的宽幅工业打印机;2016年,研制出全球首台恒温系统打印机;2017年,研制出全球首台磁悬浮技术打印机……而在这背后,是他每年用占到全年营业额10%的资金对研发的巨大投入。
       在研发上投入高额资金,为的是什么?
       “创新永远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时,我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国家对各个领域的大力支持,更体现在对高科技产业的大力扶持。”施乾平说,改革开放激发了科技创新活力,科技创新也赋予了改革开放更强动能。
       搭建平台,实现联系服务群众经常化、组织化
       金恒丰的发展折射出一个民族品牌的成长过程,而其中每一步,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形象有待改善,市场占有率也低。但近年来,中国制造俨然成为高端、科技、品质的代名词,中国品牌在国际上占有越来越多的市场。”见证了多年来民族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口碑变化后,施乾平十分感慨。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中国人,特别是海外华人,倍感自豪。祖国强大了,我们海外华人的腰杆就硬起来了!”施乾平笑着说,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也让海外侨胞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国创业、就业。
       “海外创业的不易我深有体会,也感受到祖国强大为华人事业发展带来的空前机遇。”施乾平决心用自己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帮助更多回国创业的华侨华人少走弯路,助力新兴企业加速成长。
2017年,由施乾平投资建设的德迈国际信息产业园和德迈国际双创产业园应运而生。
       “园区已入驻300多家企业,引进多个国内外院士、博士团队,聚集众多侨商、海归创业人员和高新技术企业,促成当地政府与国内外科研机构达成多项合作。”施乾平介绍说。
       作为企业家,施乾平对产业链生态圈有着深刻理解。在他看来,地区之间的竞争不光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政策、技术、人才、资讯、市场等共同作用的产业生态之间的竞争。“考虑到越来越多怀揣丰富经验、先进技术、成熟项目的华侨华人回到祖(籍)国创新、创业,为了给他们提供覆盖产业和生活的全方位服务,我在产业园中特别为他们打造了‘侨商之家’。”
       在德迈国际信息产业园,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鲁新侨· 界别同心汇。施乾平介绍,作为山东省首批试点创建、牵头委员单位,德迈国际产业集团充分发挥产业平台和侨商资源优势,以团结凝聚驻鲁新侨智慧力量为己任,不断丰富活动载体、细化活动方案、健全管理机制。“‘界别同心汇’是开放性的平台,是凝聚共识的平台,有助于将政协协商延伸到最基层,让群众感受到政协就在身边。”经过具体实践,施乾平深有感悟,“这里是侨胞之家、新侨之家,有事没事常来聚聚,有困难一起来商量解决。”
       “这一平台的创建,补齐了推进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缺乏抓手的短板,实现了联系服务群众的经常化、组织化,对于‘团结一界、联系一方’‘凝聚起来、落实下去’意义重大。”施乾平说,在实践中有新侨群众反映,以前对政协工作了解不多,对政协有种神秘感、距离感,通过“界别同心汇”这个平台,拓展了政协协商的参与面,拉近了与政协委员的距离。
       发挥侨界优势 助力侨商报效祖国
       “改革开放让我走向世界,又从世界回归家乡,下一步,我将从家乡起航联通世界,为家乡发展贡献微薄力量。”成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后,施乾平积极调研,深刻感受到新时代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信心与获得感满满。
      “各地营商环境的优化和侨务部门举办诸多机制性涉侨引智引资活动,打造了便利侨资侨企对接洽谈和投资兴业的平台。”施乾平建议,持续加大这些品牌活动的海外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侨胞侨企参与到活动中,快速对接中国市场,共享发展机遇。
       在海外生活多年,施乾平对海外人才回国创业面临的问题有着切身体会,“广大侨商人才荟萃、资源丰富,一直活跃在科技创新、区域发展、经贸合作、文明交流的前沿,数千万华侨华人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优势。”
       作为中国侨商联合会监事长和全国政协委员,施乾平一直重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政议政。他也期待有更多的惠侨助侨新举措推出,为侨胞提供更多保障和便利。“可以采取务实有效举措,在重大战略实施上进一步把侨商的资源优势发挥得更充分。比如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广大侨商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参与贸易、投资等多边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经济。”
       施乾平坚定地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海外华侨华人回国投资兴业错不了!

640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