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为首都高质量发展 贡献政协力量>委员好声音

杜镇杰委员:不断提升京剧发展水平,高质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年01月22日 10:40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1月22日电(记者 马嘉悦 康亮 王星星 袁世鼎 赖仁杰 谢阿愁  张佳琪 李京)“作为连任的政协委员,我每年都会深入研读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着力打造‘演艺之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提‘演艺之都’。这一提法,为京剧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召开期间,北京市政协委员杜镇杰表示,京剧作为起源于北京的传统艺术,与“演艺之都”的文化构想紧密相连。

杜镇杰

京剧是我国也是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联结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多措并举,助力京剧艺术的传承发展。杜镇杰表示,即便如此,京剧仍存在传统剧目传承不力,演出水平不稳定,难以满足广大观众对京剧艺术的需求,部分院团对京剧传统剧目的保护措施不力,以及新编戏“京”味普遍不足等问题。

当前,各京剧院团的演出数量不断攀升,但部分演出质量不佳,主要原因是过度追求演出数量造成演职人员疲劳、院团对演出质量把控不严、部分年轻演员基本功有待提高等。杜镇杰建议,设立演员基本功考核制度,保证非遗传承不走样。

优秀传统剧目是京剧的根,失去了传统剧目的滋养,京剧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传统剧目的学习靠的是口传心授、耳濡目染,部分院团对传统剧目的重视程度不够、保护措施不力。”杜镇杰介绍,基于此,他建议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的作用,抓住非遗传承的“牛鼻子”。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充分调动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发挥好他们的作用,让他们成为京剧发展过程中的最有力的“助推器”。同时,在专业院团设立非遗(京剧)传承工作室,专门教授、演出京剧传统剧目。按照双向选择原则向年轻演员教授京剧优秀传统剧目,通过“教-演-再教”的循环。下“笨”功夫切实提升传统剧目演出质量,进一步健全非遗高质量传承的长效机制。

除此以外,杜镇杰还建议要关爱年轻人成长,继续加大年轻演员培养力度。强化京剧新编剧目编演力量,以老带新,突出“京”味。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