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家谈 委员有话说 政协人语 同心论坛 议事厅 微言大义 望海楼札记

首页>要论>放眼世界

浦东要为高水平改革开放树立样板

2024年02月01日 08:50  |  作者:特邀评论员 周汉民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张王牌,浦东始终承载着“先行先试”的国家使命。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探索开展综合性改革试点,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浦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从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到2005年浦东成为全国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2013年首个中国自贸试验区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到浦东“引领区建设”启航,国家不断赋予浦东新定位新任务,浦东亦不负所托,2023年,GDP达1.68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1.37万亿元,新设各类经营主体5.3万户,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约2.6万亿元;全国首家外资独资券商、首批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等一批首创性外资项目落户、国内首单外资班轮船公司“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在洋山港正式落地……成就斐然。面向未来,浦东要把进一步开放的旗帜打出去,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竞争,成为高水平改革开放的标杆样板。

制度型开放要进一步推进。制度型开放是极为关键的开放举措,一方面,要进一步融入国际惯例和国际规则,建立“规则为基”的理念;另一方面,要将中国改革开放创造的许多经验固化为标准和制度,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优化作出贡献,这是双向的。浦东要全面对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特别是在数据跨境流动、知识产权、服务业扩大开放、高水平市场准入体系建设等备受关注的领域,加大规则标准等开放力度,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互衔接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制度型开放示范窗口。

例如,在数据跨境流动方面,加大临港新片区压力测试力度,探索制定不同行业的数据分级分类标准和商用数据跨境流动的细则规范,明晰重要数据和非重要数据的评估标准,为企业提供更清晰、可预期的政策指导,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确保安全前提下提升数据跨境流动的便利性。同时,支持国内数据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数据服务、国际数据收集与分析以及国际数据安全治理产业,更好配置使用全球数据资源。在促进数据流动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数据共享、数据权属及数据交易定价等相关规则,加强数据领域国际合作,提升国际话语权。

科技创新要进一步发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浦东拥有14个大科学设施和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日益健全,科技创新的基础扎实。面对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要一手抓创新服务,不断优化创新孵化体系、科技公共服务体系、科技投融资体系、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加强未来产业前瞻技术创新布局,推动科创中心与金融中心的联动发展,探索设立与科创企业生命周期相衔接、与科创融资相匹配的创业投资或私募投资基金,培育天使投资人群体,进一步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加快培育科创龙头企业和高增长企业。

一手抓创新合作,积极促进国际产业合作和国际协同创新,鼓励跨国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吸引国际科技组织以及国际性产业和标准组织,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进一步集聚世界优秀人才。例如,聚焦高新技术、专业服务等领域,持续扩大国际职业资格认可范围,给予外籍人员出入境服务、网络服务、跨境移动支付等特别便利措施,并且注重人才所需要的发展空间、成长阶梯、社会参与和荣誉感获得等,为各类人才安居乐业提供良好环境,面向全球延揽人才、海聚英才,不仅让人才近悦远来,更要流连忘返,打造国际化人才高地。

“人民城市”理念要进一步践行。上海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提地,浦东作为超大城市的超大社区,人口规模大、经济体量大,还融合了城区、城郊接合部和农村三种不同的形态,如何用“绣花功夫”破解治理难题,对上海乃至全国的城市治理现代化都有参考借鉴意义。浦东要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摆在首位,增强精细化思维,打造“家门口”服务体系,加快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推动公共服务均衡优质发展,依托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效能,加快“两旧一村”改造,加快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搭建协商议事平台,丰富人民群众的参与渠道和平台,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在细微之处见真功,在堵点源头求突破,努力提供超大城市治理的“浦东方案”。

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国家把深化综合改革的重任交给浦东,这是又一篇改革开放的锦绣文章,浦东一定要好好写,奋力创造新时代新奇迹!

(作者周汉民系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十三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