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2024年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调动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的种粮积极性 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会议新闻

协商助解“大户的烦恼”

2024年04月13日 13:29 | 作者:吕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4月13日电(记者 吕巍4月12日,全国政协“调动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的种粮积极性,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双周协商座谈会现场,来了两位种粮“大户”:黑龙江省黑河市嘉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盖永峰和安徽省阜阳市杭伟种植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蒋祥红。

嘉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过14年的发展,已成为入社农民115户、规模经营土地3.5万亩的千万级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其中,大豆种植面积2万亩,平均亩产330斤。盖永峰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豆种植大户。

“大户是大户,但这几年合作社的净利润却一直在‘缩水’。虽然补贴在增加,亩产量在增加,但大豆的市价在下降,更为关键的是,土地流转金连年上涨。”盖永峰很是烦恼。

蒋祥红的烦心事同样来自于此。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她为了带动一方百姓致富,承包了800多亩土地,种植小麦和玉米。今年,每亩土地的租金一下子从去年的750元涨到了1000元。“种植大田如果每亩土地的流转价格在800元以上,种植大户就难以承受了。”蒋祥红犯了难。

“建议有关部门能够制定合理方案,稳定土地流转价格。”蒋祥红说。

“土地成本的增加反映出的是供求关系的变化。土地紧俏,价格自然会上涨。用文件去规定价格有难度,合理引导是可以的。”一位政协委员说。

“从种植大户的角度讲,土地价格太高影响了种植效益;从广大农民角度讲,我把地租出去,当然希望获得最大的利益。所以这是个利益平衡的问题,我们需要解决的是怎么让土地拥有者和种植大户都有合适收益的问题。”有政协委员表示。

也有委员认为,虽然土地流转价格的浮动是市场行为,但如果不加以控制,会不断挤压种粮者的利润空间,导致种粮农民越来越没有种粮积极性,进而给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风险。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对土地流转价格上涨问题给予了关注,要求监测价格并探索抑制价格的有效办法。现在,土地价格上涨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这也成为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我们一定要重视并研究这个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规范。”与会的农业农村部同志表示。

“可以采取代管托管的方式,即合作社不租地,土地承包权也不用流转,合作社只负责全程耕种,最后根据产量分成。比如,产量的前1000斤收益给农户,超过的部分归合作社所有。这样一来,农民的地权不用动,合作社赚取服务的费用,既实现了规模经营,又降低了种地成本。”农业农村部负责同志在会上提出了解决土地租金上涨问题的新思路。

在“政策保本、经营增效”的总体思路下,政协委员和专家们都希望,国家能够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让种粮农民能实现保本获利甚至致富,这才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根本所在。

编辑:付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