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港澳传真 委员声音 交流交往 港澳人物 图说港澳

首页>港澳>资讯

内地创业过成自己想要的青春

——港区全国政协常委施荣怀对话香港青年王少辉

2024年05月07日 10:06  |  作者:本报记者 李寅峰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临近五四青年节,当记者组建起三个人的微信群视频连线采访时,全国政协常委、香港恒通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施荣怀正在浙江宁波奔走,香港青年、“轻松侠”品牌创办人王少辉则是在广西南宁考察。两位土生土长、年龄跨度两代的香港人,因相同而又不同的内地创业经历,让视频中的“初次相见”迅速升温至“情投意合”。

“少辉在广西呀!巧得很,我刚刚离开广西。我是以广西为站点,沿着‘一带一路’向东盟国家拓展业务。”听王少辉介绍自己正在南宁考察大健康产业,施荣怀热络地询问起来。

王少辉则敏锐地关注到施荣怀提到的项目,急忙询问:“请问施先生,当地人工费用怎样?”

……

▶▶▶来内地创业,“干就是了”

王少辉出生于1984年,在他出生第二年的1985年,时年24岁的施荣怀参加工作,“北望神州”创业发展。

“我很庆幸,赶上了国家改革开放早期的快车,享受了太多的红利。”施荣怀祖籍福建闽南,他清楚地记着,小时候随父母回老家探亲,哪怕是在夏天,也要被父母要求穿很多层衣服。“当时内地经济条件很差,生活必需品都极度缺乏。我们穿回来多的衣服,要脱下来留给家乡的亲戚。”

施荣怀没有想到的是,这些送给亲友的“必需品”,也正是他回内地创业的第一桶金——改革开放伊始,百姓生活富裕起来,消费力增强,但国内薄弱的轻工业一时难以满足百姓的衣食住行,很多物资赖以进口。“就是这样的机缘,我跟随父亲,从向内地进口纺织工业原料起步,一点一点把家族企业从小做大。”施荣怀说。

而王少辉的创业,则是2011年开始的。从事运动康复行业的王少辉,曾经带团队服务过香港渣打马拉松比赛,有一定的事业基础,也有创业热情。“我知道,内地庞大的消费者基数,以及越来越高端的消费需求,适合我来创业。”于是,王少辉“拉着箱子就来到广州”。说到这里,王少辉笑了:“当时还没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我算先行者了!”

同样令这位香港年轻创业者庆幸的是,他也赶上了内地行业发展的快车——北京奥运会后,全民健身热潮高涨,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健康理念的改变,也带动运动市场的活跃,马拉松运动更是火遍神州。后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启动,少辉的创业再遇良机。最多的时候,他旗下“运动下一站——轻松侠”从广州到佛山,开了4家分店。

“我始终庆幸,自己来内地创业的决策是对的。创业嘛,干就对了!”王少辉的这一番话让施荣怀感同身受。施荣怀笑着说:“对,干就对了!我也一直自豪,自己选对了路!你看我现在已经60多岁,但我觉得依然年轻,这是在内地创业带给我的激情!”

▶▶▶融入更畅通,困难与机遇并存

“来内地创业之初,困难一定不少,请问二位是怎么克服的呢?”当记者抛出这一问题,王少辉若有所思地跟了一句,“是呀,施先生那么早来内地创业,普通话也应该是一个问题吧?”

施荣怀微微一笑:“还好,我小时候就读的学校有普通话教学,为我来内地扫除了最基础的障碍。”

对施荣怀来说,更多的挑战来自交通、通讯的不便,以及内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尚待规范的商业政策、管理体系等。

“你想想,一个香港的年轻人来对接项目,面对林林总总的许可证办理、‘不同寻常’的管理办法等,确实很懵。当时感觉我们的商业规矩与国际相比,几乎就是两个世界。”施荣怀话锋一转,提到了另外一个话题,“少辉你现在创业,电脑上按一按就可以知道各地的市场需求,我们当时什么信息都没有,一片空白,纯属摸着石头过河。”

施荣怀回忆,当时给内地合作伙伴发信息,要去香港大通电报局拍电报,或者凭借缓慢的书信往来。后来有了“大哥大”,却没有漫游,费用也很贵。去参加广交会,从深圳到广州也要赶3个小时车程的唯一班车,若没有赶上,需要付400块钱车费打出租车。要是没有出租车,则需要留宿一晚,第二天才能返程了。

这样的“内地创业史”,在少辉听来有些像“天方夜谭”。他的创业时代,通讯已经网络化,高铁更是四通八达。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便捷了生活,更惠及创业者的事业。

“我从南宁到广州甚至回香港,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到。别说大湾区了!”少辉感慨,港澳与内地的硬联通、软联通都早已今非昔比,与国际的对接也更加畅通。生意虽然经历了新冠疫情的冲击,但少辉很快调整了战略。“现在除了做好‘地推’,也更加重视线上推广,我们面对不同消费群体做好分析,提供性价比高、精益求精的服务项目。我对自己的下一步发展充满信心。”

▶▶▶更好掌握自己的青春和未来

施荣怀的青春时代,北上创业对于香港多数同龄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王少辉的青春时代,北上创业则成了潮流——关注内地的发展机遇,成为港澳青年的习惯。

“我的同龄人当年多数选择守在香港。”施荣怀说,当时质疑过他北上创业的同学、朋友,有一些甚至已经退休了10年多,而他还在激情奔走着。“我经常感慨,这样的选择让我始终豪情壮志,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激情,更对国家和香港满怀热爱和使命感。我也曾经想,如果没有到内地创业,或许大学毕业后就业于香港一个平凡的岗位,如今早已退休了。那样的人生不能说不好,但不会有现在的格局,更不用说站在全国政协的平台上为国履职了。”

王少辉则表示,因为自己在内地创业,他几乎成为香港同学、朋友的内地信息源。每逢回港,总会有同学朋友向他打听内地的事情。

“我也想请问施先生,在内地创业的香港青年怎样找到更多的平台和途径贡献国家?”采访后期,少辉忍不住向前辈请教。

“首先是了解国情。我们经常鼓励年轻人,多了解国家,不仅有助于你的事业发展,更有助于培养爱国爱港的情怀。此外,也要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从中多交朋友,相互学习、鼓励,一起成长。”施荣怀深有体会地说,“少辉你是对的,你看现在大湾区建设这么红红火火,人流物流频繁,都是我们当年不敢想象的。将来香港与祖国内地的融合越来越密切,你发挥独特的优势活跃在两边,一定比其他人更能掌握自己的未来。”

编辑:崔姝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