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资讯

“一部船政史,半部中国近代史”

——“追梦中华·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2024海外华文媒体行福建采访活动走进中国船舶文化博物馆

2024年05月14日 09:04  |  作者:陈姝延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福州5月14日电(记者 陈姝延)5月12日上午,由中国侨联主办、福建省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2024海外华文媒体福建采访行活动走进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来自海内外20家媒体记者共同感受闽都关于船舶的历史故事。

微信截图_20240514090201

当日正值周末,前来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中国自制首架飞机——甲型一号水上教练机1∶1复原模型、1867年法国造插床……一件件展出的物件,向游人诉说着中国向海图强的船政往事。

罗星塔下,马江之畔,这座中国船政文化城熠熠生辉。

采访团一行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走进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了解船政在内忧外患中向海图强的光辉历程,体悟中国近现代船政人奋发图强、不屈奋斗的坚毅精神。

微信截图_20240514090217

大家时而驻足聆听,时而拍照留念,感受船政的历史厚度和文化深度。“作为一名海军退伍军人,我对船政文化有特别深厚的感情。”采访团成员、澳洲南半球传媒董事长王光德说,“我退伍后去了上海的船舶公司,虽然后来从事其他领域的工作,但对海军始终心怀惦念。希望通过参观采访,了解更多中国船政文化,将‘爱国、科学、创新、图强’的船政精神传承光大,以史鉴今、启迪后人。”

船政是清政府于1866年设置的全国唯一的专门管理船舶相关事务的行政管理机构。一百多年前,福建船政在马尾诞生,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

为传承船政文化,近年来,马尾区持续推动中国船政文化城保护修缮项目。2023年1月18日,中国船政文化城核心区开园,按功能定位分为官街片区、船厂片区、马限山片区、旧港区片区、罗星塔片区等五大片区,打造了生产、参观、研学、实训、科研等一体化活态保护与利用场景。

在采访团成员、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续炳义看来,中国船政文化城是中国保存最好、体系最完整的近代工业文化遗产。其中,核心区较好地保留了百年前的格局,在中国的近代工业文化遗址中实属不易。

在甲型一号水上教练机1∶1复原模型的对面,是百年铁胁厂旧址。在一个大大的玻璃房里,前来参观的民众可以一边品咖啡,一边看铁胁制作全过程。

“虽然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坚硬无比,但在2019年开始建设中国船政文化城时,这座厂房连墙和屋顶都没了,历经百年的钢架房梁也晃晃悠悠。”讲解员介绍道。

为了让工业遗产焕发新的活力,专家提出了“大博物馆”理念。讲解员说,中国船政文化城核心区散布着多个文化遗址,它们是船政的历史现场,不可破坏,以“大博物馆”理念来设计;玻璃房就如同博物馆中的一个玻璃展柜,将铁厂置于其中,既保护古老的建筑结构,内部的空间也可布置成展厅,实现了活态利用。

微信截图_20240514090231

据了解,除了造船,福建船政下设的船政学堂,还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海军学校和第一所新式学堂,先后走出严复、詹天佑、邓世昌等一批对近代中国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历史名人。彼时风华正茂的青年们在这里留下了成长的印记。

“我前不久刚看完老电影——《长虹号起义》,陪同采访团一起参观的福建省侨联文化交流部部长林遵正好与曾担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员的起义将领同名,让我对中国船舶文化博物馆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在观展结束时,日本东瀛新视野总编辑蒙令华感叹道,在中国船舶文化博物馆了解到的历史、人物,可以说是一部最完整的中国近现代海军博物馆。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