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统战时讯 民族宗教 非公经济 中央社院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党外知识分子 涉疆涉藏

首页>统一战线>民族宗教

民族团结进步见新效宗教场所管理谱新篇

——河北省政协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聚焦民族宗教事务工作

2024年05月16日 10:28  |  作者:本报记者 高新国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河北56个民族成分俱全,五大宗教俱全,如何促进全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5月9日,在河北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组织召开的省政协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上,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一级巡视员崔晓辉、省宗教事务局局长王耀纲向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同志和省政协委员代表通报相关情况,并回答有关提问。

河北省6个自治县、3个民族县和绝大多数民族乡处于长城、大运河沿线区域。去年,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制定了“两带多节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案,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九三学社省委参政议政部三级调研员蒋盛楠想了解创建工作新成效。

“计划到‘十四五’末,将全省100个乡镇(街道)、1000个村(社区)、100所学校、100个博物馆(陈列馆)、100个3A级以上景区打造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样板。”崔晓辉说,整体工作分3年推进,首批833个点位创建成效明显,形成一批先进典型,成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2023年,河北获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8个,创历史新高。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听了河北依托高校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研究基地,并举办学术研讨会等情况介绍后,民进省委参政议政部部长刘伟提出问题,希望了解更多的“三交”史料汇编河北卷编纂工作情况。

“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依托单位,组建了31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课题组,建立台账,加强督导。”崔晓辉说,河北成立编纂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编纂方案,并动员各地民族工作部门、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参与,形成编纂合力,经过共同努力,各分课题初稿均已完成,并根据国内史学界知名专家审读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同时,注重史料成果转化运用,在媒体开辟专栏,整理发表一批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的“三交”史料研究文章。

结合全省宗教领域“八五”普法,河北省扎实推进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贯彻落实。“河北在加强宗教场所规范化管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河北省政协委员、石家庄市佛教协会会长释慧憨向王耀纲提问。

“在建立全省性宗教团体负责人‘双月学习’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组织学习、谈心谈话、教育培训等制度。”王耀纲说,通过指导宗教活动场所深入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和崇俭戒奢教育活动、完善宗教活动场所建设制度规定、加强对常住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的法治教育和举办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宗教教职人员专题培训班等措施,加强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提升相关人员法治素养。

加强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管理是宗教工作一项重要内容。河北省政协委员、邯郸市道教协会会长张跃廷关心这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王耀纲回应说:“不论是行业管理、业务管理,还是经营管理,必须管安全,并且要管在平时。”省里围绕宗教活动场所燃气、用电、建筑、防汛、食品安全等开展了多轮次检查。同时,推动宗教活动场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隐患排查,有效提升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管理水平。

河北省政协副主席葛会波表示,河北区位独特,要持续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民族宗教界委员要深入联系界别群众,在不断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宗教中国化河北生动实践中,献良策、建真言,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编辑: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