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14全国两会>好声音>文化文化

优化文化生态 造福城乡居民

探寻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2014年03月03日 08:48 | 作者:江迪|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新闻背景

 

  据国家文物局透露,今年准备在古城古镇古村保护做三方面工作:第一,摆位。要把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摆在文物保护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第二,规划。文物部门要参与到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制定当中。第三,综合。文物部门要有整体观念,既考虑文物保护,也考虑自然生态保护;既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也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同时还要把文物保护与改善民生、改善环境结合起来。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把传承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如何坚持这一基本原则,保护好名城名镇名村?本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江苏省委主委朱晓进。

 

  保护文化遗产更要保护文化生态

 

  “中国的文化遗产,很多来自数千年的农耕文明,是农业社会的产物,是乡土中国的精华。城镇化及工业化发展,使大批农田消失;同时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村面貌大变,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农村风貌渐渐消失。镇村大拆大建,破坏了原有的历史风貌,盲目吸收现代元素、国外元素,导致乡村不像乡村,城市不像城市。传统农村的人文内涵也在逐渐消失或改变。文化遗产存在,但是其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

 

  “新型城镇化是国家的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切实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设施,促进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我们要处理好新型城镇化与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朱晓进说。

 

  “要整体回到过去的文化生态环境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是全面保护,而是部分保护,是重点保护。”朱晓进建议:要加强保护的立法工作,建立健全保护机制。要摸清底子,整体规划保护工程。具体落实耕地保护、水系保护、历史名城名镇保护、古村落保护等。对古镇及其文物古迹和风貌地段,则需要逐个进行保存价值评估,然后根据价值不同,制定保存等级。

 

  非遗留住文化遗产的精气神

 

  朱晓进归纳了非遗保护九种病:一是业态繁荣,但多为个体状态,缺乏规划导航及有效的资源整合。二是资金缺乏,高端人才难现。三是缺乏有效的市场培育机制。四是多头管理。五是过分依赖行政行为。六是把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文化产业等同起来。七是对非遗文化重申报、轻保护。八是部分传承人过分逐利诱发“遗传变异”。九是强调非遗传承文字记载,忽略了非遗传承的直观性、直接性。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为非遗传承建构一个科学的文化生态环境。非遗的核心是人,非遗保护也首先要从人上想办法。”朱晓进建议:加快构筑高端人才梯队。探索非遗传承人才保护与培养的方式方法。从小学、中学到大中专设置非遗工艺美术课程。同时,在院校开设非学历教育的非遗传承培训班。鼓励和支持非遗艺人自建展示馆及专业博物馆,搭建传承、保护、创新工作的公共载体。政府对此可以予以专项资金的扶持。组织好非遗保护传承成果的展评工作,让非遗传承人增强成就感和身份归属感。有条件的地区应坚持定期举办自己的文化创意博览会。针对当前我国非遗产业中知识产权侵权案例不断的情况,各地要加大执法强度。

 

  解读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祖国山河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虽然是一句戏谑的话,但也揭示了文化遗产解读的重要性。”朱晓进说。他认为,文化遗产解读是文化资源合理利用的良好途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和优化补充。

 

  朱晓进建议,应在全国实施和推进文化遗产解读工程。应尽快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遗产经济学和遗产文化学的研究,用科学的方法确立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策略。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实施文化遗产解读工程指导性文件,指导各地各文化遗产保护单位高效有序地推进文化遗产解读工作。

 

  对于解读所需的人力财力,朱晓进建议:应把文化遗产解读工程作为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一环,在文化惠民工程专项经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文化遗产解读。要打破部门利益界限,推进资源整合,在形成合力的基础上使文化遗产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各大高校专家优势,加大对文化遗产研究力度。同时吸引社会团体、普通群众参加文化遗产解读。

 

  解读如何深入人心?朱晓进建议,文化遗产解读工程的形式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利用好传统的报纸杂志的同时,运用好新媒体的解读方式。应尽快出炉全国文化遗产地图。还应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世界博物馆日”、“遗产日”等特殊日子,甚至传统的节日里举办一系列以文化遗产解读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文化交流活动。

 

 

编辑:付裕

关键词:文化遗产 传承 保护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