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14全国两会>好声音>文化文化

吴先宁委员:重视对提案工作史的研究

2014年03月03日 09:38 | 作者:吴先宁|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把握提案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不但需要有很强的政治责任感、政治把握能力,常常还需要深厚的学术素养、专业知识以及开阔的全球视野和对事物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这些方面的不足,往往使真正的重点提案失之交臂。

 

  人民政协的历史有多长,政协提案工作的历史就有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就启动了提案工作的机制,会议设有代表提案审查委员会,接受和审查代表的提案。人民政协的第一个提案,由郭沫若、李济深、沈钧儒、黄炎培、马叙伦等44人联名提出;第一个党派提案,是由致公党提出。60多年来,提案工作始终伴随着人民政协的发展而发展,历史漫长、内容丰富、案例繁多,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极为深厚的资料和基础。

 

  研究政协提案工作历史,绝非仅仅出于“纯历史”、“纯学术”的爱好和兴趣,而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除了一届政协代行了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以外,提案一直是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形式,是人民政协“带有全局意义”的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提案工作历史,以史的智慧和借鉴助益工作的拓展和创新,对于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战略部署,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增强民主协商的实效性具有积极作用。

 

  比如,对于提案工作发展线索的梳理,可以加深对于机制创新重要作用的认识。政协提案工作的历史,从特定意义上说,就是工作体制和机制不断创新的历史。每一次体制机制创新,都带来提案工作新的面貌,推动提案工作质量和水平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促进了我国政治协商制度优越性的实现。六届政协期间,在工作机制上设立了提案工作的常设机构提案委员会,以代替原来会议召开时才设立的提案审查委员会,使得提案的征集、办理成为政协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也使得五届政协期间关于政协大会召开和闭会期间都可以提出提案,取消时间限制的决定得到落实;五年提案总数上升到7600余件。七届政协期间,全国政协制定了《提案工作条例》,使提案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1994年对《提案工作条例》进行修订,增加了有关组织党派、团体、专委会的提案工作内容,事实上恢复了一届政协期间以党派名义提出提案的做法,为民主党派发挥作用提供了新的空间,具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特征,也促进了提案质量总体的提高。可见,机制程序的每一创新,都推动了提案工作的发展,而且对于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产生了积极的直接的作用。

 

  比如,清晰勾勒提案工作观念变化的历史,有助于理解包括机制创新在内的提案工作发展创新,其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有哪些。六届政协期间,提出了关于提案性质的新观点,即提案是政协委员行使民主权利、通过对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一个重要方式。这是对政协提案一种更高的认知,赋予提案更丰富、更鲜明的时代内涵。由于这一观念的创新,带来了委员提案的“三不限制”的原则(即提案提出的时间不限、内容不限、附议人数不限),从而催生了常设性的提案委员会,使提案工作成为政协的经常性工作,而不仅仅是会议召开期间的一项活动。由此可见观念创新对于工作创新的重要意义。当前,在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战略部署的形势下,发展和创新政协提案工作,我认为明确“协商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这一观念是十分必要的。提案工作作为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功能的重要方式,很大的作用是为了协调各方利益,凝聚和扩大政治共同体,也就是政协“民主与团结”的主题。为此,各方在政协的平台上展开有序的对话,是协商的关键。既然是对话,就必然是你来我往的一个过程,这样对话才会充分,才能协调利益、实现团结。从“协商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这一观念出发,以增加对话的环节、创设对话的程序为视点创新提案工作机制,必将大大拓展思想和现实的空间。

 

  比如,研究提案工作历史上的一些提案作为典型案例,可以拓宽和深化对于“重点提案”的认识。重点提案重点办理,是增强民主协商的实效性的切实路径。怎样的提案才是“重点提案”?新近制定通过的全国政协《重点提案遴选与督办办法》提出了三个衡量标准,其中之一是“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较强,对宏观决策和长远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回顾提案工作历史上的典型案例,对于我们如何理解和把握这一标准极有启示。1985年,时任全国政协委员、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等学者提出了《我国应尽早参加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并准备参加“世界遗产委员会”,以利于我国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存和保护,加强我国在国际文化合作事业中的地位案》。但当时多数人并没有认识到“申遗”的经济价值,更没有认识到它的文化价值,也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特别关注。所以上世纪90年代中期提案人把联合国的专家请来,与国内几个文化遗产项目所在地的市长见面时,竟遭到“婉谢”。但是至今,“申遗”已经成为一种“热”。可见,把握提案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不但需要有很强的政治责任感、政治把握能力,常常还需要深厚的学术素养、专业知识以及开阔的全球视野和对事物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这些方面的不足,往往使真正的重点提案失之交臂。

 

  提案工作史的研究是一个专门的、重要的课题,是当代中国协商政治研究中一个富有价值的题目,对于分析中国协商政治运作不可或缺。当前这一领域的研究,或者着重于制度宏观功能的描述与构思,或者停留于某一方面工作经验的总结和介绍,所欠缺的是对具体体制机制的细致研究。对于提案工作这样的具体领域来说,厘清其发展脉络,通观其历史与现状,深入到特定观念、机制和案例的层次进行分析,从史的研究中汲取对于实际工作具有直接借鉴意义的智慧,以推动协商民主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这是需要加紧努力的。

 

编辑:付裕

关键词:吴先宁、提案工作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