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旧人民政协报网数据>港澳台侨>两岸经合 两岸经合

台媒:民进党正面临体制空洞化的重大危机

2014年01月29日 10:16
分享到: 

  台湾《联合报》今天凌晨刊发社论,就近来民进党的发展情势指出,民进党正面临体制空洞化的重大危机。柯文哲拒入民进党,与蔡英文在体制外另树两岸关系的旗帜,皆是显著的征兆。

  柯文哲拒入民进党,认为若以民进党籍参加台北市长选举,即不可能打破蓝绿的界线;他甚至说,若选前不入党,则即使当选后可能仍不入党。柯文哲此计,固然是一种选举谋略,但他在造成话题后仍能维持声势不坠,甚至竟迫使整个民进党可能屈从于他,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异象。柯文哲是以贬抑民进党来抬高自己,而民进党则坐视柯文哲羞辱民进党却仍必须百般将就;仅凭一个柯文哲,即能推翻党章所定提名规范,甚至架空了整个民进党的体制,岂不是匪夷所思?

  蔡英文则是另一种形式的柯文哲。她于2000年以无党籍身分进入扁政府内阁,再于2004年为取得不分区“立委”地位而加入民进党,至2008当选民进党主席时仅四年党龄。此时,她与苏贞昌陷于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候选人的提名之战;因而将苏主持的华山会议的《对中政策总结报告》降格为《检讨纪要》,她自己则大阵仗遣小英基金会登陆访问。这一方面是因苏贞昌没有能力将蔡英文整合在民进党中央的两岸政策中,但相对而言,另一方面却更彰显了蔡英文藉贬抑党体制来自树一帜的政治意图。此时的蔡英文,甩掉了苏贞昌,也架空了民进党中央。

  柯蔡二人的共同点是抵制体制,在体制外另树旗帜,另立门户。欲竞选台北市长的柯文哲,以拒入党体制为荣,民进党却被他牵着鼻子走;欲竞选总统的蔡英文,则在党中央之外,另辟两岸关系的蹊径,也以甩开党体制为得计,党中央对她亦无可奈何。以柯蔡二人之例,这若不是民进党体制的空洞化,什么叫做空洞化?

  柯蔡二人甩掉党体制,然就社会反应来看,柯蔡的掌声大而苏主席的嘘声响;这是民进党内首次出现“造反派”凌越“当权派”的政治异象(自许信良、施明德、十一寇,均是造反派败阵),民进党党体制的权威性与正当性何以会空洞化到如此地步?这是因党体制的当权派在掌握党的核心价值及核心利益上已失优势,以致太阿倒持。

  今日民进党中央党体制之权威性及正当性的空洞化,其实是缘自长期的道德空洞化、论述空洞化、政策空洞化及信任空洞化。道德空洞化,从扁案及柯建铭关说案,可见已无廉耻可言;论述空洞化,至今仍停滞在“应该积极凝聚台湾内部的共识做为两岸对话基础”的阶段,如何进行“海鸥与沙滩客”的对话?政策空洞化,ECFA从“丧权辱国”翻覆至“概括承受”,美牛案竟在“立法院”打了几天地铺后在鼾声中消失;信任空洞化,则有了以上的空洞化,社会信任如何不空洞化?党体制的权威性及正当性更如何不空洞化?而柯文哲的否定体制与蔡英文的甩开体制,可谓皆是钻过这个已然存在的体制空洞罢了。

  问题在于:柯文哲不肯入党,并不能补救民进党体制的空洞化;蔡英文架空了党中央,也不能补救党体制的空洞化。柯不入党,是怕党拖累了他;蔡英文架空党体制,一方面是要压倒苏贞昌,另一方面亦是因在这样的党体制内,至少在两岸政策上已经难有作为。

  民进党在台湾南部县市的盘石稳固,不能掩盖其在道德、论述、政策、信任及党体制上的空洞化。柯文哲的逃,及蔡英文的闪,皆只能反衬空洞化危机之深重。一个大党,连两岸政策亦无法在党体制内获得结论,连明明是由民进党及绿营主力支持的台北市长候选人也要戴上“在野大联盟”的假面具,这难道不是党的危机?

  柯蔡二人,皆是以个人的形象与人格特质在民进党内属于“非典”,而引得社会注目;且二人亦深谙如何以其“非典”特质,来吸引超溢绿营的选票。但此计虽可能赢得选举,却无可能补救民进党在道德、论述、政策、信任及党体制正当性上的空洞化危机。

  柯文哲不入党,甚至说若当选也不入党。但是,蔡英文尽管赞同柯不入党,自己则无可能退党;今日她或有可能闪过苏贞昌,但在她倘若复任党主席或又成民进党台湾地区领导人候选人后,还能甩掉民进党吗?如果不从道德、论述、政策、信任上再造民进党,2016的蔡英文,恐怕又会步上2012的覆车之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