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徐翔:一切为了中国戏剧的未来

2014年02月10日 12:44 | 作者:谢颖 | 来源:《使命》
分享到: 

  国际化:世界一流戏剧院校

  在中央戏剧学院的校门外,有十几个牌匾非常引人注目: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世界戏剧院校联盟、国际戏剧家评论学会、国际舞美组织……这正是中戏近年来发展的缩影。进入新世纪后,大众因明星的影响力对戏剧影视艺术类院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院长”们的思考显然不在这个范畴。2003年开始担任中戏院长后,徐翔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准定位,在他看来,中戏作为国家戏剧院校,要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市场的人才教育竞争,为此必须进入世界一流艺术院校发展进程当中。“中戏就像一部车,进到了世界高等戏剧教育奔跑的高速路上,这下才发现我们的陈旧。高速路是有限速的,低于某个速度,就没有资格跑,只能靠边站。在国际戏剧艺术教育中,落后就意味着没有交流和竞争的资格。为此我们必须进入高速路,把自己的速度跑起来,逐渐成为领头羊拥有话语权。怎么获得速度?这也就是这些年来国际化办学思路的思考和实践:搭建各种平台,提升学院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声誉。”   

  2005年10月19日,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英文名称为"ASIA THEATRE EDUCATION CENTRE" 简称"ATEC")成立。ATEC由中国中央戏剧学院、日本大学艺术学部、韩国中央大学校艺术大学发起成立,其宗旨为:为了发展亚洲戏剧教育事业、建立一个联系亚洲各戏剧教育机构的有效机制,增进亚洲各国及地区在戏剧教育、学术研究、舞台实践等方面的互相了解和交流,为关心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事业的学生、教职员、专家学者提供一个研究和交流的平台,促进戏剧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徐翔正是亚洲戏剧教育中心的理事长,也是发起人之一。其实,为了建立这个平台,徐翔用两个月的时间跑遍了亚洲,对各国和各地区的戏剧高等教育做了详细考察。他认为在全球化的时代,学生在学习中要不断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学生需要为此做好怎样的准备,教育工作者应给予学生怎样的经历和知识储备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未来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十分关注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提出创新方案的能力以及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全球化、本土化、个性化的集合,拥有了这种集合,也就拥有了无限的智慧和机遇。因此要为学生提供接触和了解世界的机会,让他们能享有全球的教育资源,使他们更加关心和关注人类的未来。

  在ATEC下,亚洲37个拥有戏剧高等教育的国家和地区中,已经有近30个国家参加了ATEC开展的专业活动。虽然各国戏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国家还很落后,但这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能反映出那个国家的戏剧特色。徐翔说,只有了解了各国不同的特色,才能知道自己如何与众不同。他认为,一方面要有效地使自己置身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中;另一方面要有决心保护不同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独特性,保护国家文化传统和文化特性中的主要元素。在这样一个大的框架之下,尽管在亚洲各国及地区的艺术教育政策和艺术教育运行模式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应当共同倡导的一种教育方向:也就是,高等艺术教育必须在相对稳定的政策框架下,努力培养富于创新精神的艺术人才,培养能够真正地了解亚洲、读懂世界艺术精神,同时又能很好地继承和发扬所在国家的优秀文化传统的艺术人才。各国师生胸怀着了解世界、虚怀若谷的学习态度,在接触世界中不断发现自己,在接触中永保本国民族戏剧的生机。

  在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之后,另一个更为丰富多彩的平台也很快搭建起来。2009年9月,中央戏剧学院的校园里响起了欢快的歌声:“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充满阳光的地方……”来自世界十个国家戏剧学院的朋友在这里聚会,为第一届世界戏剧院校联盟国际大学生戏剧节拉开帷幕。十天的时间里,十个国家戏剧学院的师生们将在中央戏剧学院通过演出、工作室、大师班和论坛,交流和传扬戏剧艺术。世界戏剧院校联盟成立于2009年1月1日,这也是徐翔的一个“心血”之作,他也是世界戏剧院校联盟首位轮值主席。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剧协戏剧教育中心主席杜米丘先生来到北京,他代表国际剧协戏剧教育中心与中央戏剧学院签署了一项协议,积极促进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个国际戏剧教育联盟。2009年国际戏剧联盟成立了,徐翔认为,在世界戏剧交流中,中戏一是在巩固学院在亚洲戏剧教育中心起主导地位前提下,加强与世界著名戏剧院校及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学院在国际交流活动中,要立足于世界一流戏剧艺术院校交流与合作框架中的定位,并力争有所作为。二是建立主办各种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长效机制,提高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国内规格和国际影响力,特别是要探索进行有国际智力及资源进入的合作研究项目以及合作研究基地。三是定期安排教师和学生对外学习、交流,特别是加大青年教师和学生参与国际教育、实践和交流的力度,要通过一批有实质内容的科研合作项目和合作培养高层次人才计划,使教师和学生具有更多的国际教育和实践经历。四是加大聘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的投入力度,使得学院的教学活动、学术基地等逐步走上国际化发展之路。

  作为这个联盟的永久性活动,国际大学生戏剧节将每两年在中国首都举行。杜米丘曾在戏剧节上说:“我负责任地说,来到北京的十所戏剧院校都是世界一流的戏剧院校,国际大学生戏剧节将是戏剧教学、表演和导演领域出色人才的聚集地。”今年,第二届国际大学生戏剧节如约在北京举行,以莎士比亚历史剧《理查三世》为主题,中国中央戏剧学院与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首次跨国合作的《理查三世》将成为戏剧节的亮点,更为难得的是,学生们将能看到十三个不同版本的《理查三世》,此外,还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代表剧目:中国中央戏剧学院的《家》、保加利亚国立戏剧影视艺术学院的《火龙》、德国恩斯特-布施戏剧学院的《莱昂瑟与莱娜》、韩国中央大学校的《索拉星的故事》、日本桐朋学园艺术短期大学的《夕鹤》、乌克兰卡尔潘科 卡利国立戏剧影视大学的《潘诺奇卡》(年轻女子)等。

  “我们的孩子可以在4年中看到50个顶尖大学的演出,对其对世界的认识、眼界的拓展非常有好处,”徐翔说,“国际大学生戏剧节希望用国际视野把握和发展本国的戏剧教育。在分享国际教学经验的同时,也能不断发现和保护本民族戏剧的独特性和戏剧教育的特殊元素。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这还是一个长效机制,用持续深度的交流滋润艺术教育的发展。

  新中戏:世界戏剧教育交流中心

  中央戏剧学院于1950年4月正式成立,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它的前身是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著名表演艺术家金山、著名导演艺术家徐晓钟、戏剧教育家王永德先后担任院长,曹禺、张庚、光未然、沙可夫、李伯钊等著名戏剧家曾担任过学院领导。多年来,中戏在坚持现实主义艺术原则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我国民族艺术的美学精神并广泛吸收西方现代戏剧中一切有价值的成果。在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的基本功、基本技能、基础理论与独创性素质相结合;专业水平与道德情操并重。在艺术教学与实践中积累了深厚的艺术教育经验。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自己的办学风格和教育体系。有着精湛的学术传统和较高的学术地位。

  有着如此光辉的历史,又经历近年来国际化的发展,中戏今天达到了什么水平?对此,院长徐翔非常自信:“从总体上讲,现在的中戏已经是亚洲一流,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但同时,他也坦承,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很多问题是我们进入高速路后才能发现的。我们这辆车太小,经过这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严重超载了,这就像三缸的汽车对八缸的汽车,马力相比差距太大,肯定跑不过。”中央戏剧学院的现址原本是一个私人宅子,作为单科艺术院校原来足够,但现在,在世界戏剧的高速路上,办学空间的狭小已成为严重制约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筹建新校区,成为一个必须的选择。

  2008年5月,在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北七家地区,中央戏剧学院的新校区开始建设。从筹划到开建,过程之复杂之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徐翔说,光盖章就盖了100多个,其中有很多是之前根本没有听说过的,很曲折。中戏关于新校区的文件上这样写道:实现学院发展目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建设一个与我院办学规模相适应、办学设施和办学条件均属一流的现代化新校区。在教育部、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院最终确定了昌平区北七家的335亩地,作为建设新校区的校址,并获得了北京市政府和市规委对我院新校址的正式批准。我们在《规划》中提出新校区建设资金筹措原则,重点是要明确新校区建设和学院内涵发展与正常运行的关系,明确争取银行贷款、盘活现有资源与争取专项经费的关系;提出“将新校区建成功能分区合理、充满人文精神、现代化、园林化、人文化的绿色生态校园。”同时,我们要以建设“数字化校园”为目的,建立高效的信息网络系统和数字图书馆,充分发挥网络的宣传职能、服务职能和办公自动化职能。

  建成后的新校区面积将是老校区的13倍。新校区内将建4个剧场,加上老校区的4个,全校将总共有8个剧场。一期工程预计两年完成,全部建完预计要五六年时间。届时,中戏本科一、二年级的学生将在新校区学习,之后再到老校区完成学业。虽然校园面积增加,但是徐翔表示中戏不会扩大招生规模,保持在3000名学生之内。徐翔透露,明年新校区将可以部分投入使用,中央戏剧学院将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立戏剧学院。

  但是大是否意味着好?人们不免有这样的疑虑。对此,徐翔有自己清醒的认识:新校区绝不仅仅是办学场地的扩大和条件的改善。建新校区的着眼点并不是扩张,招生规模并不扩大,新校区的重点是发展,成为世界戏剧教育交流的中心,为此,将有很多事需要做。比如给每个教授设立工作坊,在老校区无法实现,但在新校区就有充分的空间,给教授们更大的舞台来发挥,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联动。

  在这些事情中,有一项非常重要,那就是建立国际高等戏剧教育联盟信息交流中心。国际高等戏剧教育联盟信息交流中心原本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戏剧中心分给澳大利亚的一个项目,但其没有完成,于是转给了中戏。这个项目的要点在于将戏剧资料电子版输入信息中心,由专人进行整合后成为信息资源向外传播,实质上就是一个建立庞大的资料数据库。不可忽视的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有很多领域都在进行数据信息的整理建库,尤其是像大型图书馆这样的机构,其信息的丰富全面已使很多人受益。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戏的信息交流中心怎么做出自己的特色?对此,徐翔早已找到了一个独特的着眼点:不与综合图书馆较量信息的海量,而是突出专业性,在戏剧影像资料这一点上做到最大最强。“比如《李尔王》这个戏,我们要收集世界上所有《李尔王》的戏剧影像资料,可能会是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不同的版本,那么以后谁要排演这样的经典剧目,到中戏来搜索资料便一目了然了。”

  虽然现在还在建设中,但新校区早已名声在外,几乎所有来中戏访问的各国校长都要看一看正在建设中的新校区。徐翔更透露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国外的戏剧家们也十分看好新校区,并且有计划将一些国际组织搬到中戏的新校区,这样的举动,实际上是要把世界戏剧的活动中心放在中戏,因为他们已经发现了日后的新中戏就是世界高等戏剧教育的交流中心。

编辑:罗韦

1 2 3

关键词:戏剧 学院 徐翔 中戏 教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