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情之所系——易礼容先生的两件珍藏

2014年02月12日 15:56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甲午春节假日,有收藏爱好者来访,出示其珍藏的易礼容先生旧藏物,眼睛为之一亮,赞其为特殊的历史文物。故而写下此文,以飨同好。

     一、 易礼容其人

  易礼容先生(1898—1997)是中共党史上的著名历史人物之一,字润生,号韵珊,湖南湘乡县新研铺文家滩人。在他波澜起伏的一生中,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者有二:

  其一,他是毛泽东早年闹革命时期的亲密战友。

  1911年,13岁的易礼容在湘乡驻省中学念书时,随即与长其5岁的毛泽东相识,从此追随后者从事革命活动。1919年6月,他加入了毛泽东发起成立的新民学会,成为一员干将。毛泽东后来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谈到的学会八位知名共产党人中就包括了他。1921年8月,易礼容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毛泽东和何叔衡之后的湖南第三名共产党员。与毛泽东、何叔衡一起创立了湖南第一个党小组,后被称为“三人小组”。

  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五大时,易礼容被选为正式中央委员。当他从候选名单上看到毛泽东只是候补中委时,断然将选票退还给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的李维汉,并声明:“润之(毛泽东)无论如何比我强,这个候选名单不公道,我不参加投票。”随后,他果断退出了选举会场。

  我们从这些历史事迹中可知,早年的易礼容对于毛泽东的感情之深,拥护态度之坚决。

  其二,他个性鲜明,面对风云变幻,敢于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1927年“马日事变”后,易礼容担任中共湖南省委临时军委书记,代理省委书记。“八七”会议前夕,共产国际派两名俄国人来到长沙,在麻园岭俄领事馆召集湖南省委负责人,要求签字打倒陈独秀。易礼容说,“陈独秀是中共中央的总书记,不能随便签字打倒。”最终因易礼容、夏明翰、罗章龙等不同意签名打倒陈独秀,湖南省委被改组。当年11月,易礼容被免职。

  为寻找组织,1928年3月易礼容从安源经九江、南京、镇江等地赴上海(当时江苏省委在上海),沿途多次被特务发现,幸赖轮船上英、美水手及南京海关职员的援助,才得以脱险。因缺路费,不得已在江苏埤城教了几个月小学,待抵上海,已是1929年初了。路上耽搁过久,失去了同党的联系。由于叛徒告密,易礼容于1929年9月东渡东京避祸两年(即为脱党),“九一八”事变前夕始返上海,仍然过着困苦的逃亡生活。1931年返回上海。此后曾跟随朱学范参加工人运动。

  1949年5月易礼容作为全国总工会的代表,应中共电邀,从香港来到北平,参与新政协的筹备工作。同年9月他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全国委员会委员。从第二届至他去世前的最后一届(第八届),他都是全国政协委员或常务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易礼容出任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1952年起担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被关入秦城监狱。据载,当年专案组给他判了死刑,判决书都下来了,只是没来得及执行。林彪自我爆炸,邓小平复出,执行死刑的事就取消了。1975年释放出狱。

    二、 易礼容晚年的两件珍藏

  这位收藏爱好者珍藏的易礼容先生旧藏物主要有两件,绝系真品。一,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刊》(藏界俗称《开国纪念册》),在国旗页上,有易礼容的手书签名。

  《开国纪念册》是精装本,厚达408页,27×23.5厘米,封面字体烫金,写有“1949”等宋体大字。开头几页为彩色版,依次为政协徽章、国旗、国歌和毛主席像,色彩绚丽庄重。尤其是毛主席像那页,还加印凹凸的相框,前有薄膜护垫,精致异常。当初,是采用了北平最好的印刷机和纸张,大约只印2000本。众所周知,由于一届全国政协代行人大职责,因此是在这届会议上确定了新中国的国旗、国歌、国徽、纪年、定都北京等重大历史事项,书内载有马叙伦、沈雁冰的报告:《关于拟制国旗、国徽、国歌方案的报告》,资料丰富,应是最权威的历史资料。

  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合影页内,第一排为李立三、朱学范等,易礼容先生位在第三排。在刊有易礼容个人照片的页内,加了两张纸,1是周恩来总理出访缅甸的新闻照片,易礼容在空白处手写“一九六一年周在缅甸历史名城蒲甘。一九七七、三、十二晨”;2是“易礼容同志谈安源”,想必是从某本书内裁下的。

  此书的品相很老旧,由于经常翻阅而使得书脊磨损得很厉害。显然,易礼容非常珍视这册《开国纪念册》,它记录了他本人政治生涯中的重要历程,故而时常翻阅。

  二,是一张纸本油画。画的是一位青春女子的肖像,倔强而微翘的嘴巴,凝重的眼神,一张忧郁的脸,身穿绿色军装,胸前戴着一枚红旗胸章。是典型的“文革”时期风格。肖像边有易礼容的墨笔题书:“吾满女幼蔷姑娘之画像,聪明(敏)正直,令人疼爱。现在在内蒙托县务农。一九七五年五月十四日。容。”通过这段题跋,我们可以确认,画面上的姑娘就是易礼容最小的女儿,名字叫易幼蔷,当时正在内蒙古插队。

  关于这张油画,十分难得,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1. 1968年11月5日,易礼容被关入秦城监狱时已年满70岁,直到1975年4月,77岁高龄的易礼容从秦城监狱释放。也就是说,易礼容在油画上题跋的时间,是他从秦城监狱释放后的一个月内所写的。这段题跋,反映了他对满女幼蔷姑娘的思念之切。

2. 易礼容在油画上题跋时,“文革”尚未结束,“四人帮”活动正猖獗。为免生意外,将自己的题跋折起来,仅留幼蔷姑娘的脸部特写,装入相框。因此,在这张油画上留下了明显的三道折痕。

3. “文革”时期的作品,绝大多数是不署名的。此画也如此。

4. 以当时的标准来看,此件油画的绘画水平非常高,人物造型准确,肌肉饱满,笔触潇洒,说明这位油画家的功力十分深厚。而此画的创作年代是“文革”期间,当时美术学院的教学并不正常,特别是油画,鲜有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因此可断定不是在校学生的作品。联想到易礼容长期在全国政协工作,与著名艺术家相熟。这张油画究竟出自哪位名家之手还待考证。

  粉碎“四人帮”后,易礼容得以彻底平反。1978年起继续担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1997年3月28日,易礼容先生病逝,终年99岁。

 

编辑:付鹏

关键词:易礼容 珍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