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相亲:那些寻爱的年轻人

2014年02月14日 10:54 | 作者:朱婷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W020140214338589488100

 

  编者按:相亲,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不必做太久远的追溯,上世纪80年代,相亲就曾是很普遍的事情。1989年中央电视台春晚上,宋丹丹主演的《懒汉相亲》就曾经夸张地展现了这个场景。不过,当时的相亲,时代背景更多的是当时比较保守的婚恋观念。而今天,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熟人社会逐渐被打破,在陌生人社会,寻找一个合适的伴侣,成本越来越高。

 

  今天,人们不再提“彩礼”,不再提“社会成分”、“家庭出身”,恋爱自由早已经成为父母子女普遍接受的价值观。网恋、“闪婚”也早不是什么新鲜词汇,可谁又能说,“彩礼”、“成分”这些概念没有以新的形式展现在今天呢?不然,怎么会有“丈母娘经济”一说,怎么会有“宁可坐在宝马车上哭,不想坐在自行车上笑”的戏谑呢。适逢马年情人节和元宵节,本报记者近日就“相亲”这个话题采访了婚介机构,也采访了期待爱情降临的年轻人,读者从中能找出一些答案。 (杜军玲)

  许多适婚青年刚从春节期间亲朋的催婚、安排相亲甚至逼婚中缓过神来,情人节又翩然而至。满大街随处可见的玫瑰花束和粉色气球,让城市变得梦幻,也撩拨着单身青年们蠢蠢欲动的心。

  然而,相爱没有那么容易,正在青春的年纪,一些年轻人却开始感叹“累觉不爱”。在都市的工作生活压力面前,没有时间、没有经济基础、缺乏信心等都成为不爱的理由。

  一方面是亲朋好友的催促、社会舆论的压力,另一方面是个人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同时,商业机构也乘虚而入,大肆渲染未婚男女的悲情,以亲情为武器向目标消费人群施压。在“内忧外患”面前,那些寻爱的年轻人,他们的际遇如何?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

  被户口绑架的爱情

  从江西老家回北京上班的火车上,黄莹一直在想,明年回家该怎么应付那群热心的亲戚。

  她被“逼婚”了。大年初二,七大姑八大姨齐聚一堂,所有人众口一词:“明年一定要找一个带回来!”表姐最热心、情绪也最激动:“不要再拖下去了,我给你介绍的那个小伙子,你们见见面?”

  黄莹的父母关心的是小伙子有没有北京户口。听说对方有北京户口后,他们眼里掠过一星光亮,母亲犹犹豫豫地看着她,眼神似乎在说要不你考虑一下?黄莹极力克制自己的不耐烦:“照片你不是见过吗?我不喜欢他。”

  今年28岁的黄莹,家在江西九江的一个小城镇,从北京某重点高校毕业后,进入一家中央部委下属的出版社工作。黄莹从小是家里的乖乖女,街坊邻居经常夸她有出息。然而,黄莹的母亲有一块心病:黄莹没有北京户口。

  参加工作那年,黄莹的父母来北京看她。一个在北京的远房亲戚请他们吃饭,饭桌上,亲戚问起了黄莹的情况,神色严峻地告诉她的父母:“对象要找好,要有北京户口才行,要不然以后小孩上学是大问题。你们一定不能放任她随便找。”

  从那以后,问起黄莹的感情问题,父母总会强调问一句:“他有没有北京户口?”工作头两年里,黄莹身边也有过一些追求者,她也曾喜欢一个干净阳光的四川男孩,然而,一听说男孩没有北京户口,黄莹的父母急了,誓死要把这不该有的错爱掐灭在摇篮中。

  黄莹也曾在亲戚朋友同事的介绍下相亲,然而,不是她看不上对方,就是对方看不上她,更多的时候,两人相互看不顺眼。她对其中的一次相亲印象深刻。那是一个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博士,照片温和文雅,给她感觉还不错。然而,见面之后,她彻底被博士先生一连串的发问惊呆了。博士问她:“你们单位是什么性质的?你有没有编制?有没有户口?不会是临时工吧?待遇怎么样?”

  黄莹的父母指责黄莹意气用事,在他们看来,博士条件不错,又有北京户口,黄莹不应该主动放弃这个机会。黄莹的妈妈甚至有点难过,觉得博士可能还是嫌弃她没有北京户口。

  黄莹只好安慰父母:“别着急,找对象要看缘分的。”只是,眼看着年龄一年年增长,黄莹自己心里也有点慌。毕业后这么多年,背着户口问题的沉重包袱,她甚至没能好好谈过一场恋爱。有时候,她甚至赌气地想,为什么非要找一个有北京户口的,说不定哪天找个相爱的人浪迹天涯了呢。夜深人静时,她想起那个大学时给她写情书的男生,不禁泪流满面,那样纯净美好的情感,似乎再也不会有了。

  然而,黄莹还是心存幻想。或许,明天她就会遇见一个自己喜欢的人,他们相爱了、谈婚论嫁,而他也正好有北京户口。

  “海归”大龄男的烦恼

  林乔的这个年过得战战兢兢。作为家中的独子,37岁的他,婚恋问题又一次被父母严重警告。

  “我们也不是想给你压力,你看我们年纪也大了,邻居朋友们一问,你儿子结婚了吗?有孙子了吗?我们怎么回答?”除夕夜里,一家三口正围坐着看电视,林乔的父亲忽然想起了什么,语重心长地叮嘱儿子。

  在林乔的朋友和同事看来,他算是挺优秀的。国内顶尖大学毕业,美国名校博士,工作为人均不错。可是,他和前女友分手后,一不小心就“剩”到了这个年纪。事实上,从2008年他回国起,父母就开始念叨他的婚姻大事。

  并不是林乔不想找,而是平时工作太忙,交往圈子也有限,他有心而无力。林乔也去相过亲,然而,他遇到的两个女孩,让他大跌眼镜。“第一个女孩一见我就问,你有房吗?在哪个位置?多大面积?有没有房贷?”林乔告诉记者,另外一个女孩,他们约会过几次。然而,女孩问了几乎同样的问题,听说他有房贷之后,女孩马上说,那我们结婚的话,房子要写上我的名字。林乔感叹一些国内的女孩过于看重物质,“难道她们认为房子比人更重要吗?”

  为了安抚父母的情绪,他向两位老人保证,今年一定结婚。然而,他真正的想法是,还是要找个对的人,不会去凑合。

  相比对父母的愧疚,更大的压力其实来自于他自己。春节一过,林乔感觉到岁月催人老,也越发渴望幸福的婚姻。林乔坦言他很苦恼:“我很孤独,我想有个家。”

  那个“她”在哪里?林乔仍然迷茫。

  在相亲中一见钟情

  张军最近喜上眉梢,他和女朋友晓雪认识不到半年,情感迅速升温,目前正四处看房,准备买房结婚。

  张军和晓雪是在相亲中认识的,用张军的话说,是一见钟情。生于1983年的张军,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进入一家外企工作。参加工作伊始,他的父母就盼着他能找个女朋友,早点结婚安定下来。然而,张军从事的IT行业,女孩十分稀缺,他不得不求助同学朋友,帮忙介绍资源。

  像许多去相亲的人一样,一开始他并不相信在相亲中能找到真爱。他之前陆陆续续见过一些女孩,有的话不投机,有的交往一段时间又感到不合适。也有的女孩看上了他,提出想和他结婚,可张军总觉得感觉还差了那么一点,不愿仓促步入婚姻殿堂。

  幸福总是来得很突然。晓雪的出现,让他觉得找到了梦想中的天使。1986年出生的晓雪,去年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留校当了一名老师。双方共同的朋友介绍他们认识,第一次见面,两人大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意。晓雪的漂亮知性,让张军很是心动,而阳光淳朴的张军也给晓雪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加上有师兄妹的关系,两人在一起仿佛有聊不完的话题。

  认识一个月,他们便互相见过了父母,今年过年,张军是在晓雪的黑龙江老家过的,两人随后又去了张军的河南老家探望。

  “遇见了对的人,结婚是顺其自然的,不在乎认识时间长短。”张军如此描述自己的体会。他也曾四处寻觅,也曾心生迷茫,如今,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张军为晓雪买了一个一克拉的钻戒,表达他的一片深情。这个情人节,两人正奔波在北京的街头巷尾,忙忙碌碌地看房,准备在偌大的城市里,安下一个温暖的小家。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相亲 父母 北京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