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14全国两会>好声音>经济 经济

陈经纬委员谈民企“走出去”

面朝大海,如何春暖花开

2014年03月12日 09:13 | 作者:南苏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企业“走出去”都希望有所斩获,但其美好愿景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地提供的政策、税收、服务等支持力度,更大程度上则取决于自身是否已经做好了海外投资的战略准备,以及能否控制好投资的节奏。

  民营企业走出去已经不是新话题,但走出去还走得好的企业,并不多。已经走过25个年头的三一集团就因其在美关联公司罗尔斯公司收购风电厂被阻起诉美国总统奥巴马一事而广受关注。国家“十二五”规划把“走出去”增加了两个字,就是“加快走出去”战略,这是大势所趋。

  但是,民企走出去,风险与机遇并存。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国商会主席陈经纬。

  民企“走出去”困难不小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面临的国际经济摩擦增多,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有很多表现形式,最典型就是五大贸易冲突:技术壁垒冲突、反倾销冲突、反补贴冲突、特别保障措施冲突和保护知识产权冲突。

  虽然“走出去”的企业很多,但优秀的案例并不多,从三一到华为等企业的遭遇可见一斑。

  “中国的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审批、金融支撑、外汇财政支持等方面的力度还不够。”陈经纬表示,由于海外投资项目不仅需要自有资金,还需要金融机构的配套资金,中国民企在国际上享有知名度的公司并不多,到海外融资非常困难。

  他认为,在对外投资的融资问题上,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内保外贷”的政策,进一步化解中国民企海外投资融资难问题。

  企业“走出去”要做好功课

  “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要想‘走出去’,必须要做好评估这门功课。”陈经纬所说的功课,主要表现在企业自身和对投资所在地的评估。

  陈经纬解释道,中国企业要想走出去,首先要做好自身能力的评估,这其中包括企业的资金实力、管理团队的水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品牌的效应以及产品市场份额的评估。“你是不是合适,去那里是不是有竞争力,民营企业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避免盲目走出去,导致海外经营管理失控。”

  “第二,中国企业要想走出去,必须要对投资国有清晰的了解和判断。投资国的政治风险、市场风险、政策、法规体系、社会环境、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非常深入的了解和评估,与此同时,走出去的企业必须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掌握。”

  陈经纬说,经过我们长期的调研,东南亚国家和东盟地区不论在地理环境、人文风情还是劳工等方面都与中国比较贴近。因此,民企走出去,不妨多考虑东盟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特别是一些传统工业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对外出口企业。

  “搭建海上丝绸之路,也为民企提供了更多在东盟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国家投资的机会。”陈经纬说。

  沪港联合打造企业“走出去”新平台

  陈经纬在今年提交了《关于推动沪港合作,将香港与中国(上海)自贸区打造成“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平台的建议》的提案,“上海自贸区作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它的金融、贸易及投资体制改革加速,对香港是竞争更是机遇,短期内不会形成挑战,长期会令香港受惠。”不仅是全国政协委员,同时也是香港中国商会主席的陈经纬对此有感而发。

  陈经纬指出,由于原料、人工等生产因素成本的提高,传统产品已失去国际竞争力。结合香港和上海自贸区优势,由上海市政府、自贸区主管部门、上海市工商联与香港投资推广署、香港中国商会等多方联合组成合作机构,集结官民双方力量,建立制度性长期双向交流、优势互补合作平台。沪港合作将不仅有利于两地提升各自的竞争优势,相互扶持应对竞争与挑战,而且有利于提振两地对开启中国改革开放新局面的信心。

  此外,陈经纬还建议“中国海外投资年会”落户沪港两地,轮流在沪港两地举办活动,聚集世界各地政商精英、专家学者,交流经验、沟通信息、研究问题、捕捉商机,扩大上海自贸区在国际间影响力和沪港两地的紧密合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全国各地“引进来”双向投资发挥积极作用。

 

编辑:罗韦

关键词:走出去 企业 中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