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14全国两会>好声音>社会 社会

让绿色智能化托起中国“校车梦”

———访中安国通教育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仰宝真

2014年03月12日 16:31 | 作者:桂小聪 颜爽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阅读提示:

  中安国通校车智能化运营管理调度指挥系统平台,正是本着加强对校车的总量控制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现代化高科技和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校车安全、有序、高效的科学管理,从而促进校车运营行业在高起点上释放校车的最大运营产能,全面提高校车的运营收益水平而精心构思设计的。

  ———仰宝真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厉以宁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曾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他指出“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比总量问题更为重要”。厉以宁表示:“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这是今后(发展)阶段着重研究的问题。在经济学里面,总量重要,但结构更重要”;“结构调整首先要取消所有制歧视,不能某个行业只允许某些企业进入,这样不符合优胜劣汰的市场精神,一定要公平竞争,让大家感觉到经济前程有责任、能参与,才会注重提高企业品牌、产品质量和自主创新。这很重要。”

  2012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随后,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2012年要占到GDP4%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中,会有校车专项资金。自此,校车产业发展方兴未艾。那么,如何保障校车产业健康发展,校车运营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呢?就此,中安国通教育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仰宝真接受了笔者的专访。

  “中安国通校车智能化运营管理调度指挥系统平台,正是本着加强对校车总量控制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现代化高科技和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校车安全、有序、高效的科学管理,从而促进校车运营行业在高起点上释放校车的最大运营产能,全面提高校车的运营收益水平而精心构思设计的。”仰宝真介绍说。

  坚持走总量适当、结构合理的和谐发展道路

  中国校车产业的发展只不过才有两三年的时间,但就其总量发展空间而言当属世界之最。“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各行各业获得的发展和取得的伟大成就令世人瞩目,但付出的代价也同样更令世人瞩目。”仰宝真说,校车产业应该说是新世纪中国市场经济环境下形成的新兴行业和产业。我们不能走老路,不能一味地追求总量发展,而忽略结构建设。绝不能5年以后,再回过头来进行结构调整,要坚持走总量适当、结构合理的和谐发展道路。

  据国家20部委校车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有近1.6亿,幼儿园在园学前儿童有0.27亿,两项合计有1.8亿之众。其中,有校车需求的占近50%,有9000万之众。解决如此庞大的生源接送要动用至少110万辆校车。平均单车日接送学生数量83.33人。依此计算,平均每辆校车按30万元计算,110万辆校车国家和地方财政至少要拿出3300个亿;由此产生的校车运营费用平均每年至少还要再拿出近3000个亿。

  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县级政府2862个。根据国务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对本地区校车安全运营负总责”;以及三到五年为限完成过渡期,全国实现校车的有序安全运营;按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分担的方式解决校车资金和运营费用来源等总体要求;按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各承担50%计算;每个县政府平均一次性财政支出1.13亿元;全国与校车产业相关从业人员将达到300万人以上,且每年还要承担由于校车运营产生的源源不断的运营费用的投入。

  “如此规模资产与产业大军日常的经费开支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管理是个大问题。”仰宝真提出,如果平均车载人数提高一倍,压在国家和地方政府身上的担子就会轻许多。一次性投资总量就会降到1600亿元;日常运营成本至少降低1/3以上;如果按5年一个周期计算,5年间可为国家和地方节省财政支出6600亿元。

  校车梦的实现,创新是主角

  “未来取决于创造发展新优势”。还是厉以宁的话:“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实体经济,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资本市场的最大好处是新技术能够很快转化为生产力,我们要营造适合高科技发展的制度环境”、“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民间蕴藏着极大的积极性,前30年的改革轨迹证明了这一点”。

  校车产业的发展也是同样,民间投资没有活力,缺乏积极性的根源在于校车运营亏损。仰宝真指出,以一辆校车只运送85个孩子,怎么算都是亏损。如果通过提高运营效率实现单车日运送160个孩子,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能实现吗?答案是肯定的。

  1. 实现校车梦想,关键在于运营体制的转变

  要实现单车承载85人向160人的飞跃,应该说并不难;难就难在限定时间内一个车跑不过来;如果让一个车能跑过来就必须借助“合力”效应。要打通微循环与支动脉、支动脉与主动脉的瓶颈。这就需要全身的各个环节的功能系统都充分做功,问题就会得到解决。把整体利益分享给各个环节,而不是强制局部利益去服从于整体利益,就会得到解决。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取消校车客源的排他性。把专用校车转变为公用校车;一字之差,就会“春光无限”。“专与公”的转变瓶颈就在于所有权与经营权不能分离,而导致不能分离的根源,又在于所有权与法律责任关系捆绑的束缚。“专与公”的转变第一步就是法律责任与权属关系的分离,才能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相对独立。经营权的独立是释放校车生产力的先决条件。

  2. 实现校车运能翻番的关键在于统一指挥

  目前,校车资源的管理基本集中在以学校、幼儿园为单元的单位手中。由于受权属问题、费用问题、责任问题、区域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校际之间、园际之间的信息资源不能被共享,孤岛现象极为严重。信息管理的缺失又导致了稀缺的校车资源更是无法共享。进而出现了由于财力有限校车运能不足,经常出现超载现象,产生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而有的用车单位由于客源不足,导致了对道路交通及运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更有甚者,有了校车不能开,原因是没有经费来源。

  上述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问题集中在运营体制层面。

  1)信息共享平台缺失。直接导致校车无序运营,同样一条线路各家校车竞相上路,各有所属,各有所载。没有真正发挥出校车的最大效能;2)权属资产不能流动。由于校车的产权归属学校或运营单位,校车客源的排他性先天做胎,严重破坏了校车运能共享的原则;3)责任主体无法分离。由于产权与法律责任关系的捆绑,单一校车单元只能针对特定的客源群体提供服务,单一的选项直接导致了运能分配的不均衡;4)费用成本无法全面分摊。目前,校车运营主体的运营费用只能在特定的乘客群体中摊销,非签约学生不能上车,直接导致了校车的高额运营成本;5)线路规划无所适从。由于信息的孤岛效应和校车客源的排他性,直接导致了校车单位各自为政,本位利益与整体利益全面冲突,加剧了校车与校车之间,校车与社会车辆之间争抢路权的竞争,由此引发安全隐患。

  上述现象的出现,其根源在于校车统一指挥平台的缺失。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校车运营管理调度指挥系统,是整合和聚集校车资源发挥最大效能的关键所在。

  3. 走出校车收益困境的关键在于创新运营和赢利模式

  目前,校车赢利全部依靠客运收入来实现,而现有的校车受客源排他性的影响,无法在运能方面突破责任的制约,大大降低了校车自身的赢利能力;这是导致校车运营利润空间狭窄,陷入经营困境的主要原因。创新校车的赢利模式,开发校车主、辅双收益通道,是校车运营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自主发展的根本出路。

  1)突破本位利益,共享校车资源。通过提高运营效率实现客运量的翻番,是降低运营成本,增加运营收益的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而且立竿见影,收益即现。实现这一目标,客观要求校车资源必须共享,只有共享资源才能充分解放生产力,才能调剂校车运能发挥出最大产能。

  2)统一指挥,有序运营是确保校车运能最大化的关键。校车的客源分布、流量、流向在相对的周期内是固定的,这使校车运营产能最大化的线路设计变得相对简单。人、车、路三要素汇总,结合位移信息数据条件,通过计算机校车LBS云网系统的关键词检索和排列,完全可以给出不同车辆、不同区域、不同线路的最大产能的运行图集,车按图走、人按图行再加上指挥系统的实时跟踪和调度指挥,实现产能最大化是完全可能的。

  3)全方位开发校车收益资源,增强校车赢利能力。中安国通校车智能化运营系统为校车运营相关产业的开发和有效利用开放了多个选项。由于校车赢利的空间十分有限,故本系统在设计时增加了充足的增值商业服务配套系统模块,使单一产业扩增到多元化产业联动开发,最大限度地增强了以校车为主体的产业创收能力。

  通过增值产业的开发,会大大增加全国校车运营行业的赢利能力,对促进校车运营实现收支平衡与各级政府的扶持政策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界投资校车运营产业的积极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民间资本的大量涌入,自然会取代国家和地方财政投资主体的地位。进而缓解和减轻了国家和地方两级财政的经济运行压力。

编辑:罗韦

01 02

关键词:校车 运营 平台 产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