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告别“宅门”

2014年03月18日 10:33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无锡市北塘区青少年事务社工施燕第一次见到王蒙时震惊了。10多岁的大小伙子,一米八几的个子,竟然坐在母亲的腿上。而且由于常年蜗居在家,不锻炼身体,不出门晒太阳,甚至连床都不下,王蒙瘦成了一片纸,体重只有53公斤。王蒙并非个案,这样的闲散青少年还有很多,“学校管不了、家庭无力管、社会无人管”,他们与社会主流群体的隔离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和“死宅”的生活说再见

  王蒙的父母很早就离异了,吸贩毒的父亲对他没能起到监护作用,是爷爷奶奶一手把他带大。3年前王蒙还是个成绩优异的好学生,甚至有很大的希望考上江苏省无锡市最好的高中。但爷爷的去世加之腿伤休学一年,王蒙的成绩大幅下滑,有了厌学情绪,提出继续休学,没想到这一休就不愿意再迈出家门,成了一个辍学在家、游手好闲的闲散人员。为此母亲辞了工作,回到家里照顾王蒙,仍然没能改变他的状况,不仅如此,他变得越来越难以沟通,还产生了恋母情结。万般无奈的母亲只好求助于北塘团区委。

  对于王蒙来说,当务之急是解决心理问题,在社工的陪同下,王蒙去了精神病医院,也咨询了心理专家。然而他很排斥,拒绝治疗,也拒吃抗抑郁药物。于是,社工决定要从改变他的生活环境开始。北塘团区委组织了各种社区活动,邀请王蒙参加。一开始王蒙必须由母亲陪同来,躲在一边看。慢慢地他开始尝试和社工交谈,并且愿意参与活动,再到后来,自己不用母亲陪伴,踊跃地参与。

  心里的戒备一旦放下,改变容易多了。王蒙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不想再躲在家里,只是学校他不再愿意去了,在社工的帮助下,他开始学做一名花匠。每天早晨6点半出门,坐一个半小时公交车才能到工作地点南方泉古镇,王蒙却干得津津有味,在这里他找到了久违的成就感和存在感。

  但社工并不满足,他们希望王蒙走得更远。他们帮王蒙介绍去工厂打工。这次打工,令王蒙的思想冲击很大,一起打工的大学生向他讲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带他去江南大学的校园里感受氛围,向他传递的理念也和花草的老师傅们完全不同,所有都令他心驰神往。

  “我们帮他改变了微环境,先是家庭的微环境,然后是朋友的微环境。后来他和母亲主动提出要继续读书。”施燕这样解释她们的工作方式。

  如今的王蒙早已告别了“死宅”的生活,在北塘团区委的帮助下,成了一名计算机系的大专生。不仅如此,王蒙还成了北塘社区的活跃分子,他热衷于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其他青少年,为的是让他们不再向自己一样浪费青春。

编辑:于玮琳

01 02 03

关键词:青少年 闲散 就业 就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