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 钜惠民生

云南“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农村教学点来了“新老师”

2014年04月02日 09:30 | 作者:董洪亮 王舒媛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3月的云南阳光明媚,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混合花香,绿树葱葱,春意盎然,瞬间让人忘记了北方的料峭春寒。我们一路向南,奔赴祖国西南边陲,去探访身在群山村寨中的教学点,那里有刚刚春季开学的孩子们。

  学生有了能写会唱的“新老师”

  位于中缅边界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支那乡芒海小学,现有5个教学班(包括一个学前班),共91名学生,都是附近村落的傣族孩子。我们还未走进校门,就听到了琅琅的诵读声,那是二年级的孩子们正在利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学习白居易的名诗——《草》。当遇到因方言发音不准的“荣”和“生”时,罗金东老师便带领着孩子们一遍遍跟读国家资源中的“课文范读”。罗老师说:“以前教娃娃总怕普通话不标准,古诗词讲不好,有了这些资源,就像多了一位有经验的语文老师指导,我只要上课的时候把资源打开,让孩子们跟着听、跟着念、跟着写就行,好用得很。”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午街铺镇的福元小学,是典型的“一师一校”教学点。这里只有一位59岁的刘正荣老师,负责教授学前班和一、二年级共16名学生的所有科目。我们来到学校的时候,二年级的孩子们正在刘老师带领下,对着电视屏幕学习《健康歌》,孩子们充满童真地唱着、跳着,且歌且舞,不亦乐乎。刘老师激动地说:“我普通话不行,发音不准,也不会唱歌,这回有了资源太好了,我自己有空时学习学习,能给孩子们上音乐课了,还能让孩子们学到标准发音,特别高兴。”

  教师有了量身定做的“好帮手”

  师资匮乏是农村教学点教育质量提高的最大瓶颈,“一师一校”和“一师一班”的情况尤其如此。“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针对这一特殊教学环境和需求,由教育部组织专家为教学点精心设计、量身定做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包括教学各环节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有了这些资源,教师只需要根据提示一步步操作,就可以轻松完成教学任务,有效帮助农村教学点教师克服了专业学科知识不足的难题。

  昆明石林彝族自治县长湖镇的雨胜小学,招收附近两个彝族村的适龄孩子。因为师资不足,语文教师金德明同时也兼教数学。为了给二年级小朋友讲清楚“平均分”,金老师利用项目资源中的动画演示起分糖果,让孩子们边玩边学就理解了概念。

  据了解,2013年3月至8月期间,云南省通过逐级培训的方式,将项目相关内容培训到了每一个教学点和所有中心校负责人,帮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掌握项目必备基本技能,使学科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较好使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芒海小学为了让所有教师都能掌握教学设备的使用,还采取了“一帮一”的教学方式。在设备安装完成后,学校多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对无法熟练使用项目设备和资源的教师,采取“一帮一”的形式进行课堂实训,由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为熟练的教师帮扶能力较弱的教师,切实提高了教师应用数字资源的能力。

  信息技术建起联通世界“新窗口”

  采访中,我们还发现,红河福元小学的刘老师在黑板上写了这样的话:“做信息时代的终身学习者,为我们的幸福人生而准备”。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正是国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的重要举措,自2012年底启动以来,已在全国完成5.78万个农村教学点建设任务。该项目在硬件配备的同时,配送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农村教学点师资力量匮乏、课程无法开足开齐、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确保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

  随着项目应用的持续深入推进,相信会有越来越多扎根农村教学点的教师能够在讲台上成长起来,利用信息技术为农村的孩子打开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门。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教学点 资源 教师 农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