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政协协商

青岛市政协倾力助推蓝色经济“版本升级”

2014年04月08日 10:50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阅读提示
  作为我国海洋科技重镇,青岛聚集了全国30%的海洋科研机构、40%的海洋高层次科研人才。青岛海洋经济正从“浅蓝”迈向“深蓝”。全市蓝色经济的“版本升级”,离不开青岛市政协及广大政协委员的持续助推。
  本报讯(记者陈小艳代桂云)近日,青岛市政府颁布了《2014年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思路》,提出今年将着力推动全市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打造“蓝色经济升级版”。这一工作思路多处体现了“政协推力”。
  2014年是青岛市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第4个年头。经过3年多的努力,2013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317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8.7%,占GDP的比重达到16.5%。这表明,海洋产业正从青岛的特色产业转变为优势产业,青岛的海洋经济正从“浅蓝”迈向“深蓝”。全市蓝色经济的“版本升级”,离不开青岛市政协及广大政协委员的持续助推。
  自2009年4月“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提出以来,围绕“蓝色经济”建言献策就成为青岛市政协的一项重点工作。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中德产业园、蓝色种业……这些曾经的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新名词”,很多都在政协的多个会议上讨论过,其中不少工作还得益于市政协领导的直接参与和推动。
  2012年,加快“一谷两区”建设写进了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蓝色硅谷、西海岸经济新区、红岛经济区正式被确定为全市蓝色经济建设的三大发展平台。三大功能区的设立,不仅推动全市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还推动青岛加快迈向蓝色经济领军城市。
  “党委、政府的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的参政议政就要跟进到哪里。”青岛市政协主席王书坚说。2012年以来,市政协以“大视察”的形式,组织全国、省、市、区政协委员先后走进西海岸经济新区、红岛经济区和蓝色硅谷,为三大发展平台献策助力。
  在青岛市政协的大力推动下,“一谷两区”发展迅猛,成为全市发展蓝色经济的桥头堡。蓝色硅谷核心区建设进入快车道,目前已引进重点项目70余个,总投资超过400亿元,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18个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西海岸新区形成了“一核、两港、五区、一带”的发展布局,2013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494亿元,增长20.2%。红岛经济区则构建起“育苗、孵化、加速”三级孵化体系,形成蓝湾创业园、蓝湾创意园、蓝湾软件园、蓝湾药谷等孵化器集群。
  作为我国海洋科技重镇,青岛聚集了全国30%的海洋科研机构、40%的海洋高层次科研人才和60%以上的涉海两院院士。可以说建设海洋强国,青岛责无旁贷。在今年初召开的市政协全会上,“打造蓝色经济升级版”成为委员们建言的热点。“发展蓝色经济,不仅要关注蓝色GDP的增加,更应关注海洋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只有找准这个根本问题,我们才能缩短与世界其他海洋强国的差距。”牟红岩委员认为,“蓝色经济升级版”应是一种更高质量的经济,它与传统海洋经济的最大区别在于更加重视创新驱动。江玉民常委建议青岛要把“海洋工程产业”和“海洋高端生物产业”作为海洋经济优先发展的突破口,带动全市海洋经济同步实现规模扩大和转型升级。
  “莫让蓝色经济‘染黑’海洋!”在推进蓝色经济发展的热潮中,委员中也不乏冷静理智的声音。赵广涛、王波、朱广君、王军等委员围绕严格执行排海污染物浓度和总量双重控制、严控海湾内填海造地等海洋生态和环保问题提交了相关提案。
  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在《2014年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思路》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青岛今年的蓝色经济区建设将以提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打造加快重点板块崛起、突破重点领域改革发展试点、强化海洋重点产业培育、突出重点项目建设以及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强化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四重点、两建设”工作模式,着力推动全市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海洋 蓝色 经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