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云南师宗县政协调研关注低龄寄宿儿童感情缺失问题

让孩子呆滞的目光中看到爱

2014年04月15日 10:00 | 作者:牛吉青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本报讯日前,云南师宗县政协在下乡听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时,与部分民办寄宿制幼儿园中三四岁的孩子交谈时,孩子呆滞的目光引发了县政协主席海建才的思考:“亲情缺失、感情丧失,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师宗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工业发展缓慢,能吸纳的就业岗位较少。近几年来,师宗县连续遭受干旱、冰雹、风灾等各种自然灾害,群众在一亩三分地上获得的收入远远满足不了生活需要。于是,一大批70后、80后乃至90后,都纷纷加入了打工大军,将孩子托管给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或者直接寄宿在学校。幼儿园寄宿的孩子,年龄大都在3岁至6岁之间,“正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这么丁点孩子,就寄宿在学校,心痛啊。”看到这些情况,作为一名母亲的县政协副主席陈文慧感慨道。
  在龙庆乡政府座谈听取乡党政班子对县政协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建议时,调研组邀请了龙庆乡私立幼儿园的负责人、县政协委员赵云凤,从她的讲述中,调研组感受到寄宿制给孩子带来自立、独立意识的同时,也隐约存在一些亲情、感情缺失的问题。“一些孩子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交换。”赵云凤介绍,她办幼儿园有六七年的时间了,看到走读的孩子会带点零食来幼儿园吃,其他寄宿的孩子会站在旁边看,或想方设法去交换零食。赵云凤也曾经写过这方面的提案,但没有引起重视。
  据师宗县教育局的不完全统计,全县有幼儿园96所,公办3所,民办93所,在园幼儿17472人,小学41125人,寄宿19264人。据笔者了解,部分民办幼儿园的老师甚至负责人,并不是幼教专业出身,对心理学更是知之甚少。赵云凤认为,亲情的缺失,让这部分孩子对社会比较冷漠,容易心理失衡,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此,师宗县政协在今年的全县校点布局的调研中,将低龄儿童寄宿带来的社会问题纳入调研范围。调研组向社会呼吁,高度重视低龄儿童寄宿带来的社会影响,建议加大幼儿园心理老师的培训辅导,及时发现寄宿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家庭道德教育,引导、督促家长认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重要性的认识,不要“丢”给学校就不闻不问;要深入探讨过早寄宿对孩子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引导政府完善对低龄寄宿学生各方面的保障措施;在校点布局调整时,要统筹考虑农村的实际,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便民;加快工业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尽可能多地为群众就近打工创造条件;教育主管部门要深入研究全寄宿或半寄宿幼儿园和学校的合理设置。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寄宿 孩子 县政协 调研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