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纵议 纵议

国学教育切莫急功近利

2014年04月15日 14:08 | 作者:斯涵涵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今年春季开始纳入贵阳市地方教材,贵阳市教育局、贵阳孔学堂联合对贵阳市各小学的骨干教师进行了为期4天的吟诵培训,该培训已于昨日下午结束。接下来,在全市幼儿和青少年中系统适量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后,国学内容将被纳入升学考核内容中。(4月14日贵阳晚报)

  国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被誉为中华民族自古固有的严谨完善的学术体系,在急速发展、道德滑坡的现代社会,光大国学,涵养身心确实重要。因此,适量开展“国学经典”教育、诵读“国学经典”立意不错,然将国学内容纳入升学考核未免过激。

  第一是如何判断国学。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就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可见国学包括的领域和范围十分广博,是相对“西学”而提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儒释道兵、医易史巫、诸子百工等学的总称;而当下常见的国学教育却是依赖于背熟几段《弟子规》、《三字经》、摇头晃脑吟诵几句《千字文》、长袍阔袖穿行于人群之类,其实是对国学的肤浅误读。

  第二是国学在现代教育中如何定位。国学复兴或曰中国文化复兴,决不是简单的复古,不是绝对的照搬,而是一个继承、改造和扬弃的过程,甄别良莠,剔除糟粕,有所扬弃,才能使国学焕发永葆活力。据报道,《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吟诵培训的主讲人表示,“吟诵区别于朗诵与诵读,而是边读边唱。古人读书时的摇头晃脑便是在吟诵。”“汉语每个字的声韵调都有相对固定的涵义,因此吟诵更能体会古人用心。”令人想起“茴”字有四种写法的孔乙己。想象一下,让无数个熟稔使用电脑和手机、在信息公路上快跑的孩子们慢慢吞吞,抑扬顿挫地参加国学的升学考试,是不是太过滑稽?

  第三背离教育减负的目标。我国现行教育模式注重考试分数,单一的评价模式、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已然令学生不堪负重,全社会诟病已久。国学内容纳入升学考核内容中,既违背了国学教育细火慢炖的精髓,也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当国学经典异变为考试的分数、升学的砝码,试问谁还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由衷的热爱呢?

  “升学考国学”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表现。国学复兴需要对国学的再认识,只把一些国学典籍拿来背诵吟唱,依样画葫芦,而不是与时俱进,扬长避短,是不会取得理想效果的。进课堂可以视作复兴国学的途径,但万不可把升学考试看做推广的法宝,要知道,在“喜大普奔”“十动然拒”新网络成语层出不穷的当代,四个字可以浓缩一个故事,微博也可以写尽人生,让成千上万的学生必须经过国学的升学考核,难道要把他们打造成穿越数百年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亦古亦今的都敏俊?既然“人艰不拆”,还望且行且珍惜吧。(斯涵涵)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国学 教育 急功近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