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清代外销画里的珠江船舶

2014年04月28日 11:43 | 作者:宋平 | 来源:文物天地
分享到: 

 

 

U5826P1081T2D150204F7DT20140426103718

通草水彩画《帆船》

 

  生产用船

 

  珠江的生产用船包括渔船、鸭船、蚝壳船等,大小各异、种类繁多。以捕鱼、捞虾等为生,长居船上的居民称“疍民”,或写作“蛋民”,清初广州设疍户有大罾、小罾、手罾、罾门等十九种。外销画里描绘了大鱼罟船、撒网艇、跳白等几种常见的渔船,在描绘水乡风景的图中也常有渔船的出现。

 

  鸭船则是广州地区特有的一种船舶,以竹笼载鸭,流动放养,是保障近海稻田中稻芽不为蟛蜞(一种小螃蟹)所食的措施。《广东新语》载“广州濒海之田,多产蟛蜞,岁食谷芽为农害,惟鸭能食之。鸭在田间,春夏食蟛蜞,秋食遗稻,易以肥大,故乡落间多畜鸭。”但秋天稻谷熟时也往往侵害农田之稻,故《广东新语》又载“鸭至深秋,乃以船载至沙田食稻,稻熟农必齐获,获稍迟,往往为鸭所食,农颇苦之。”

 

  蚝壳船,又称白蚬船。蚝壳是广州地区建筑的重要材料,其一可以用来垒墙,其二烧制成灰可作为建筑的粘合剂,类似石灰的作用。番禺茭塘至海岸均是盛产蚝、蚬的地方,清代有专门取蚬子的疍家称“蚬箩”,有谚语称“今年白蚬多,疍家银满箩”。

 

  生活娱乐船

 

  清代珠江上的生活娱乐船最为常见的是戏船、妓女船和龙舟,反映出这时广州城市生活与水关系十分密切的特点。

 

  戏船,又称“红船”,因船体红色而得名,为粤剧戏班运载演出用品和居住用船,方便至各地演出。《旧中国杂记》记载:“在广东英语里,把戏剧叫做“唱歌”。本地的戏班都住在大艇子上,可以方便从一地到另一地演出以及运送服装和道具。”戏船长约五丈七尺,宽约一丈六尺,底平,可沿河网开至珠三角地区的各个地方演出。大型的戏班有一百人以上,往往有两条船。据统计,光绪年间广东的红船有一千多条,反映出粤剧在此时的流行程度。

 

  妓女船,有横楼、老矩艇、沙姑、皮条开埋艇等数种船舶。横楼是停泊于珠江上的大船,或又称“花艇”。初为文人雅士、官宦富商游江之画舫,不免召伎助兴,后逐渐演变为妓女艇。这类花艇顶棚侧棚封密性较好,并饰以彩色玻璃窗,一般停泊于河中,接送客人则由小船负责,称之为“皮条开埋艇”。赵翼(1727~1824年)《檐曝杂记》云“广州珠江疍艇不下七八千,皆以脂粉为生……珠江甚阔,疍船所聚长七八里,列十数层,皆植木以架船,虽大风浪不动。中空水街,小船数百来往期间。客之上疍船者,皆由小船渡”。

 

  珠江上的龙船一般限于五月端午节前后出现,故有些外销画写作“五月龙船”。珠三角地区龙舟竞赛的风气浓厚,清代顺德、番禺龙舟尤为出名。外销画对龙舟描绘十分详细,除画出船舶形状外,还刻画了前头持三角旗指挥者、中部击鼓鸣金者、持罗伞者、尾部掌舵者以及桨手等,真实反映了清代龙舟的基本特点。

 

编辑:付裕

1 2

关键词:船舶 珠江 外销 广州 清代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