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众说 众说

医院“待产包”,谁来“消毒”?

2014年05月06日 14:23 | 作者:斯涵涵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近日,记者调查北京10家设有产科的医院,其中9家医院均明确表示,产妇必须购买由医院提供的“待产包”,拒绝产妇自带新生儿衣物进产房。“为保证产房的无菌环境”是多家医院强推待产包的原因。(5月5日新京报)

  医院强制出售给产妇。尽管人们为即将出生的小宝贝精心准备的、自行消毒了的各种用品,却仍然拒绝入内,哪怕生二胎的产妇拿上次包里没穿过的小衣服都不行,只要住院就得重新买一套,“待产包”变成强制销售。而不给医疗发票,多从医院的小卖部、药房或者三产公司走账,更令“待产包”疑窦重重。

  多家医院强制出售“待产包”,原因无非有二:一者与待产孕妇相比,医院占据垄断地位,产妇及家属哪怕再不情愿,为产妇身体和宝宝健康着想,也不得不就范;二者医院“待产包” 比批发价高出47%,本身价格偏高,包里很多用不着的物品也让产妇觉得“白花钱”,甚至很多产妇一直没有见到过“待产包”的完整“模样”,只是付钱了事。归根结底,“待产包”成为医院巧取豪夺的“利润包”。

  退一步说,新生儿免疫力低,防止交叉感染,使用医院提供经过消毒的无菌待产包,尚情有可原,然而,经过记者实地探访,一些待产包生产厂家医疗器械许可证过期、注册住址神秘、环境粗放污浊,都让这种无菌待产包的质量产生担忧,花了钱买不到卫生保障,消费者岂不成了冤大头?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权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强制出售“待产包”,且行销多年,成为多家医院公开的潜规则,缘于监管“难产”。卫生部门称无明确规定禁止自带待产包,药监部门不清楚待产包属性;工商部门、物价部门目前尚未处理……多方推诿,待产包监管成为“空白地带”。 医院“待产包”,谁来“消毒”?

  当物欲与垄断媾和,加之监管乏力,必将导致医疗卫生环境大幅滑坡,当医院乐衷于推销满是私利“细菌”的无菌待产包,职业道德和社会诚信也就岌岌可危。当下,医患矛盾紧张、冲突加剧,强制出售“待产包”无疑会使薄如蝉翼的医患关系降至冰点。我们强调要用保安和盔甲来捍卫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但根本上只有医德医术才是白衣天使的坚强翅膀。坚守医护人员的道德底线,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加大医疗行业监管,不妨就从“待产包”开始,“消毒去污”。(斯涵涵)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医院 待产包 待产 消毒 产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