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无障碍艺途:

用艺术改变残障人的生命

2014年05月21日 09:12 | 作者:顾磊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画家苗世明以前醉心于创作,待在房间画画,与外界似乎没有太多关联。一个突如其来的想法让他的生活轨迹发生变化,他走入社会,创立了一家公益机构。他告诉记者:“从另一层面来看,其实这(做公益)也是一个艺术作品。”

  2009年,苗世明在北京798艺术区策划艺术双年展时,意外发现残障人群体的创作能力非常强,“感觉比我们这些从小画画和学艺术的人画得都不差,我当时想到了梵高”。

  “我尝试以艺术的方式和他们交朋友,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那是一种无比奇妙的经历。”苗世明说。

  双年展期间,苗世明与朋友在北京的祁家豁子社区做了一个关爱残障人士的项目,为残障人士提供艺术教学,看到了艺术所产生的效果。

  “他们对老师的尊重超乎我们想象。天天都会说‘苗老师你好’、‘苗老师早晨好’,这让我感动。”苗世明说。

  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项目,不可能长期在社区里做。项目完成1个月后,苗世明回社区办事。这些学员忽然从社区里面冲出来了。“1个月没有见面,你可能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过来的!他们有一个人在门口‘望风’,每天扫地,当他看到你时就告诉屋子里面的人:‘苗老师来了!’同学们就都冲出来了,向你奔跑。那是灵魂的奔跑,给我的感受就是这样。他们的奔跑不如刘翔的姿势优美,但是你感觉他们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奔跑,这很打动人,让你觉得你自己突然间变得有意义了,你的存在对于别人好像有一些价值了。”

  后来,苗世明得知国外有类似的为残障人提供艺术培训的机构和组织,他想,为什么中国不可以有呢?于是,“无障碍艺途”,即WABC(worldofartbrutculture)计划诞生了。

  这是一家公益机构,旨在以当代文化艺术为媒介去教育和提升残障人士的精神生活品质,希望能够超越简单的物质帮扶形式。在此过程中探索艺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在中国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对于残障人群,尤其是“特殊需要人群”(特指“智残和精残”人群)的现实可能性。

  WABC计划通过建立社区站点工作室的形式,在现有的社区的服务中心开设艺术潜能开发课程,给喜爱绘画的学员一个展示自己、培养兴趣的机会,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康复功能。

  通过专题展览、销售衍生品等方式,WABC计划让大众了解和认可残障群体的艺术才能,从而实现残障人士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同步提升,并寄希望于此来逐步缓和社会对于这个群体的误会与偏见,以促进城市和谐与美好发展。

  “你要帮助一个残障人士,肯定是要到社区里面去的,残障人士行动不便,且长期没有上学,跟社会有一定的隔阂。我们向企业或政府筹集一些经费,到社区里给他们上课,目前在上海、北京、成都和杭州等地开展项目,上海是我们机构的总部。”苗世明介绍。

  WABC计划还打算建一个艺术中心,展示残障人士的的世界和他们的文化,提升他们的价值。“我们都说,这个群体的画有意思,但到底哪里有意思?他们的作品和其他国家的同类作品有何差别?这需要研究。”

  市场方面,WABC计划把残障人士的画做成使用品,比如贺卡,比如苹果手机的外壳,或者是钱包和T恤上的图案,让他们的价值进入大众生活。大家在网上或者实体店里都可以看到这些用品,不但可以消费这些作品,还可以看到作者的内心,产生一种交流。

  WABC计划侧重找一些跟项目有关的企业合作。有一些企业本来就是生产精神障碍药物的,它们已经成为机构的合作伙伴,可以帮助机构进行筹款和推广。

  “我曾提出了一个概念:社会问题是大家的,跟企业有关,跟政府也有关。机构需要跟各方借力合作,我们的力量太单薄了,需要企业、政府、协会、基金会互动,做一些推广。我们在央视节目做过推广,在北大做过义卖。我们参与公益机构创投大赛,每一年我们也会给一些企业颁奖。”苗世明告诉记者。

  “在将来,应该以解决社会问题为核心来推动商业模式。商业是一个手段,最终是要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这时候社会的资源、动力才会往一个方向靠拢。”谈及今后的公益趋势,苗世明说。

 

编辑:罗韦

关键词:残障 艺术 苗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