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聚合专题聚合

拥抱大数据时代

——全国政协委员纵论大数据

2014年05月26日 16:17
分享到: 

  编者按:

  大数据被认为是继信息化和互联网后整个信息革命的又一次高峰。大数据即将带来一场颠覆性的革命,它将推动社会生产取得全面进步,助推零售业、制造业、金融、能源、医疗服务等各行各业产生根本性的变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构建起一个全新的公共治理结构与公共服务体系。

  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海量的数据状态及其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它是治理交通拥堵、雾霾、看病难、食品安全等“城市病”的利器,更将为政府打开了解社情民意的政策窗口,为打造智慧政府提供有力支撑。这要求政府管理者须具备大数据思维,将大数据与国家治理紧密结合。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委员们围绕有关大数据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马秀珍

  将大数据的发展作为国家战略

  大数据被认为是继信息化和互联网后整个信息革命的又一次高峰。整体来看,如果说美国宣称自己尚处于大数据开发的初级阶段的话,那么我国的大数据则处于雏形阶段。目前来说,我国具有人口数量带来的用户行为的数据海量性,但在数据的开放性、流动性、交互性上还远远不足。

  我国大数据发展具有如下优势:一是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隐藏着无穷的数据宝藏。二是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知识群体。在培养下一代的数据科学家方面,中国拥有全世界无可比拟的人才优势。三是我国有足够大的需求和市场。未来5—10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技术市场,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为此,建议将大数据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将大数据与国家治理紧密结合,树立大数据思维。除了技术和资本方面,大数据更重要的是意识革命。它要求打破小数据时代的结构性样本分析的局限,完全颠覆存在数百年的因果理念,转而寻求大数据海洋里的相关性。这种意识的革命对于我国政府和商业都是一时间难以消化的。且由于大数据的去中心化和非结构性特点,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就显得不是那么泾渭分明了。需要各级政府以开放心态,打开数据之墙,做到政务公开,科学执政。

  加速推进示范应用,形成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按照有关部门的设想路径,一是面向能源、金融、电信等行业,引导企业参与,发展数据监测、商业决策、数据分析等软硬件一体化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二是面向城镇化建设与民生需求,加快推动大数据在城市建设生活服务领域的应用,不断提升数字内容加工处理软件等服务发展水平。三是推动行业数据深加工服务。大力开发深度加工的行业数据库,对高科技领域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建立基于不同行业领域的专题数据库,提供内容增值服务。四是推进政府及大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政府部门在气象、统计、医疗卫生等领域实施大数据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积极探索大数据在政府部门中的应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利用政府信息大平台,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提高政府预测预警能力以及应急响应能力。

  着重培养、引进大数据人才。政府可以采取培养和引进人才相结合的策略。一方面要加快高水平大数据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要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大数据背景的商业分析管理人才,强化以数据为背景的商业理解能力,挖掘海量数据所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使之成为“企业的数据分析总监”,从而推动中国经济转型,使国家在“大数据浪潮”中抢占先机。

 

  □全国政协委员赖明

  以文化资源数据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近年来,大数据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2013年甚至被称为“大数据元年”。“大数据”是为更经济地从高频率、大容量、不同结构和类型的海量数据中获取价值信息而设计的新一代数据架构和技术。对于文化产业发展,其意义在于重新定义了文化创造方式、扩展了文化资源内容、丰富了创意生成手段、创造出新的文化生态、改变了文化传承方式、丰富了文化哲学。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以及对文化发展新路径的摸索,以后会有更多文化领域的相关问题可以通过数据化来解决和优化。

  从目前文化产业与大数据的互动融合情况来看,文化资源数据化的时机已经成熟。一方面,基于标准化和元素化的文化资源数据化,以及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产业化应用已经成为主导趋势。文化产业之丰富、巨大、多元化的信息和素材,对大数据式解决方案有必然需求。凭借大数据的处理及思考方式,梳理文化体系中历史、地理、人文、社会、艺术等方面的素材及信息,形成资源数据库,对文化产业发展大有裨益。另一方面,大数据能够促进文化产业价值链重塑和闭环价值系统形成,为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提供了广阔空间。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世代相传的基础,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有序梳理是一项复杂、艰难的任务。运用大数据方式,全方位收集、整合文化资源,不仅可以对现有文化资源进行梳理,更可以根据地理、历史、人文等方面文化资源信息,分析挖掘出鲜为人知甚至未有人知的文化资源。

  因此建议,尽快启动文化资源数字化国家工程,建设国家级文化地图公共平台,为我国文化资源数字化国家工程的启动建立基本架构和资源数字化的基础框架,也为政府决策和宏观管理提供平台、为文化市场监管提供数据支撑。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在宏观层面,为大数据环境下文化资源数据化提供政策保障。建议制定有关国家文化信息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政策,鼓励倡导文化资源数据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应用,推进文化资源资产化、产业化进程;并组织成立国有文化企业大数据专家咨询与监管委员会,建立大数据“智库”,将文化资源素材库、现代文化生产系统和文化消费市场数据打通,形成闭环反馈价值链。文化资源数据化将从根本上推进我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形成具有网络交互功能和智能生成功能的数字化智慧文化体系。

  二是在产业层面,梳理文化资源,推进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建议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文化普查梳理工作,对文化资源的基础情况进行系统、全面、深度的梳理与调查摸底,并进行整合分类,以构建全面、科学的文化资源数据库;开展文化数据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从文化消费热点和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程度高的影视、动漫、游戏、演出等行业开展文化资源产业化应用试点,以点带面,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三是在应用层面,建设国家级文化资源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文化资源分布是文化资源数字化的基础工程,是记忆和还原文化资源存在形式和存在位置的数字化过程,被称为“文化地图”建设。国家文化地图是文化数字化支撑技术的主要平台,基于国家文化地图开展的文化资源数字化、素材化建设,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在文化艺术领域广泛应用的基础建设工程,为此应加快建设国家级文化地图公共平台。

编辑:罗韦

01 02 03

关键词:大数据 文化 安全 资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