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书画学院书画学院

《书剑恩仇录》中的金石之风

2014年05月28日 17:01 | 作者:鲍浩 |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到: 

  长相思 丁敬 登山观海 黄易

长相思 丁敬

登山观海 黄易

 

       篆刻艺术衍变至清代乾隆年间,以浙江钱塘县人丁敬为首的雄健苍古、冷峻深沉的“浙派”篆刻风格异军突起,一洗当时文人篆刻流于纤巧婉丽的弊端。“浙派”继起的代表人物蒋仁、黄易、奚冈等均系浙江钱塘县或仁和县人(今同属杭州),家近西泠,故又有“西泠四家”之称。

 

  金庸出身浙江海宁袁花镇查氏,西泠印风兴起之时,海宁查氏凭借“一门四进士、叔侄两翰林”的科举盛况,已然奠定其江南簪缨世家的底蕴,此后文脉余香不绝。海宁、钱塘两县地缘相邻,海宁现属嘉兴,在清代还曾属杭州府管辖。早年还在家乡求学的少年金庸曾熏陶过西泠金石的艺术之风,也可谓是近水楼台。

 

  在其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的扉页,金庸就选用了两方“浙派”篆刻的代表作。“长相思”白文印是“浙派”创始人丁敬的作品,笔划简古,章法平正,却气韵生动,印文暗咏小说男女主角陈家洛和香香公主之间却上心头的情愫。清朝嘉庆年间何元锡、何澍父子编撰《西泠四家印谱》时,即选辑了丁敬的这款代表印蜕,当时的印面仍然完整。而金庸选辑的印面左下角“思”字有残缺,平添了一番沧桑残破的意境,又似在默默诉说着岁月无涯、相思无尽。

 

  另一方金庸家藏的“登山观海”白文印是丁敬的学生黄易所作。黄易比丁敬小近五十岁,少时即跟随丁敬学习治印。师法“浙派”的印人虽众,黄易却是不多的能够亲炙丁敬堂的衣钵传人,其用刀在继承丁敬苍劲钝拙的基础上又以神意内蕴著称。该印四字印文格局方正、气势雄浑,顾盼之间、气象万千,是典型的“浙派”风范。可惜部分笔划有漫漶之处,如“山”字当中一竖破损明显。对此金庸解释说是因为“幼时不知宝爱,收藏未妥,笔划有残缺处”,抱憾之情溢于言表。

 

  “登山观海”的典故可以回溯到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东征辽东乌桓途中,登高而赋留下的四言古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歌以咏志”,诗意豪放悲壮,抒发的是对宇宙、生命和功业的无尽惆怅和感怀。金庸在小说中就有“登山观海”的写实描绘:“登山”在书中第七回“琴音朗朗闻雁落,剑气沉沉作龙吟”,描写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在杭州飞来峰的上天竺与微服出行的乾隆初次邂逅、似曾相识的情景;“观海”相对应是第八回“千军岳峙围千顷,万马潮汹动万乘”,陈家洛撞见乾隆深夜在海宁海神庙偷祭陈阁老,二人在海塘边观潮听海的桥段。

 

  如果借用金庸武侠小说里的武术来形容篆刻艺术的风格,“浙派”印风好比华山派“气宗”,不似“剑宗”招数秀妍奇绝,讲究的是内功苍劲、以气御刃。欣赏以上意蕴深远的两印不难窥见这一特色。

 

编辑:付裕

关键词:金庸 丁敬 浙派 书剑恩仇录 金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