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凝智聚力 为人民政协对外交往事业营造新亮点

第三届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工作综述

2014年06月17日 08:16 | 作者:谢靓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原标题: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凝智聚力--第三届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工作综述

  举办5次“中国经济社会论坛”,7次专题座谈会,承办或参与国际会议35次,接待来访团组18个,组织出访团组13个……这是第三届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五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不过,这一系列数字还远远不足以涵盖五年的丰硕成果。从2009年4月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三届一次会议至今,理事会在全国政协的直接领导下,围绕中心工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问题,提出切实可行建议;不断扩大对外交往,为加强与国际协会成员组织的联系沟通、促进国家关系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及时修章建制,抓好自身建设,增强履职能力,通过对内和对外各种交流交往活动,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凝聚了独特的智慧与力量。

  发挥中国经济社会论坛的品牌影响力

  “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已经成为人民政协广纳群言、建言献策的重要平台,成为党和政府汇集民智、科学决策的得力助手。”2013年5月,在甘肃兰州举行的中国经济社会论坛上,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主席王刚在讲话中总结了论坛举办12年来取得的积极成果。

  每年度举办一次,每次选择一个主题,在不同省市召开,地方政府代表、政协委员、各界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在这里汇聚一堂,围绕主题开展交流与互动,这是理事会打造的中国经济社会论坛。作为一个高端交流平台,论坛已具备了相当的品牌影响力,它能敏锐地抓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观点和建议。王刚出席了历次论坛并发表讲话,并多次批阅简报和研究报告报送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理事会如何更好地抓住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开展研讨、更好地转化研究成果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2009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冲击中国,经济“硬着陆”风险无形中加大。同年8月举行的中国经济社会论坛以“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中国经济与民生”为主题,为保增长、保民生贡献良策。2010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时期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这一年,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的中国经济社会论坛把注意力聚焦在“‘十二五’时期的中国经济与民生”,继续为民生建言。2011年,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正处在缓慢而艰难的复苏之中,抓住当前宝贵的战略机遇期是这一年论坛与会者共同的呼吁,论坛主题是“世界经济调整与‘十二五’时期中国的发展”,“调整”、“低碳”、“民生”成为提及最多的关键词。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企稳向好,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在主题为“努力实现稳中求进”的论坛会议上,与会者围绕如何坚定信心、努力实现中国经济稳中求进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2013年,“新型城镇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之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在兰州举行的论坛把握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趋势和走向,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主题,提出加强顶层设计、把县城建设作为贫困地区城镇化突破口等多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产生了良好社会影响。

  除论坛之外,经社理事会还联合相关组织或机构开展一系列座谈会,专题研讨“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中华文化与软实力”、“中国海洋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等课题,充分发挥了经社理事会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取得积极成果。值得注意的是,在有关部门支持下,理事会还于2013年与台湾国策研究院建立联系,实现互访,开展对台交流,产生了良好影响。

  为人民政协对外交往事业营造新亮点

  作为全国政协重要对外交流平台之一,拓展对外交往渠道是理事会重要职责之一。五年来,理事会在对外交往方面频频“主动出击”,以积极姿态参与经社理事会国际协会的工作,促进成员组织之间关系的发展,完善中欧圆桌会议机制,为人民政协的对外交往事业营造了新亮点。

  2012年,理事会与国际协会在上海共同举办第二届“夏季学校”,这是国际协会首次在亚洲、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青年培训活动,共有来自27个国家的49名成员参加。活动受到国际协会和各成员组织的广泛好评。此外,理事会曾多次派团出席国际协会全体大会、年会、管委会及相关工作组会议,利用多种场合,宣介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立场和观点。

  与国际协会共同举办“亚洲社会对话”论坛,派团出席在泰国和俄罗斯举行的亚洲国家多边会议,参与并积极推动金砖国家经社理事会组织间交流……理事会在参与上述国际社会框架下的多边活动中,积极主动介绍中国对外方针政策,深入阐述我在相关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提升了自身的地位和影响力,增进了外界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认知和认同。

  中欧圆桌会议是理事会与欧盟经济社会委员会建立的双边定期交流机制,也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中欧圆桌会议第五次会议上,王刚与时任欧盟经济社会委员会主席塞彼共同签署了《关于实施圆桌会议机制合作协议》,为圆桌会议制定了中期规划和实施指导原则,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圆桌会议机制。

  五年来,中欧圆桌会议运行良好,先后在天津、重庆、陕西西安、浙江杭州和四川成都举行,并与东道主就共同感兴趣的议题举办三方研讨会。在议题选择和设置过程中,结合国内形势以及中欧关系的热点议题,我方积极主动提出建议,努力扩大双方共识,提升了我在双方交流中的话语权和议题权。

  两组织交流合作受到中欧领导人肯定与支持,四次被写入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2012年《中欧合作成就与展望》白皮书将中欧圆桌会议机制列为中欧其他领域重点交流内容之一。2013年11月,第十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发表的《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呼吁两组织进一步加强对话与交流。

  与此同时,理事会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多渠道、多形式的交流合作,并与多国成员组织签署合作备忘录,与阿尔及利亚经济社会理事会签署的合作备忘录被列入《中阿全面战略合作五年规划(2013-2017)》。

  2012年,经社理事会派团出席在加蓬召开的“纽约论坛·非洲”并主持两场中国专题会议,为推动中非经贸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理事会与美国非洲企业理事会建立联系并实现互访,双方围绕中美对非合作政策和实践进行交流,成为中美交流活动的有益补充。同时,理事会还应询为与全国政协保持传统友好关系的老挝建国阵线开办学习培训班,介绍理事会和类似组织的建设、发展等情况,为国际协会在亚洲发展成员组织发挥积极作用。

  作为理事会对拉美和非洲开展工作的平台,中拉经济技术合作小组和中非经济技术合作小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工作。两个小组先后举办了“中国——拉丁美洲加勒比经济技术合作论坛”、“北非局势与中国企业参与中非合作研讨会”等活动,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咨询服务,为促进中拉、中非经济技术合作发挥了独特作用。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

  要充分发挥理事会的人才和智力优势,更好地动员和组织理事履行好咨政建言、服务大局的职责,加强自身建设必不可少,在这方面,理事会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为更好地依照法律法规开展工作与活动,理事会及时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并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参照民政部颁发的《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文本》,广泛征求意见,对理事会《章程》进行了修订,还建立健全了秘书长办公会制度以及秘书处一系列工作规章。

  在优化理事结构方面,这一届理事会增加了教育、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和中小企业界的代表,使理事更具代表性。此外,根据全国政协的统一安排,理事会还组织理事旁听全国政协大会,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理事进行走访考察,增进了解,加强协作。

  联系广泛是理事会的特点之一,在拓展联系渠道方面,理事会做了很多工作。除了加强与全国政协各专委会及地方政协的工作沟通,理事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一步密切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并且注重在每次论坛会议之前,邀请各方面专家学者进行充分论证。理事会还很注重利用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在充分运用中央级和政协系统宣传媒体集中报道理事会重要活动的同时,着力办好《中国经济社会论坛》杂志和理事会网站,并创办了《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研究报告》。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中,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用五年时间谱写了一曲新的篇章。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第三届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