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回望之五:临清的砖 北京的城

全国政协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遗考察报道之五

2014年06月27日 15:36
分享到: 

  本文原载2006年5月17日《人民政协报》一版、记者孙炜,是全国政协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遗考察报道之五

 

4c4195e5215b5d12f8accc44c49ad8b4

 

  5月15日,全国政协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来到山东临清。

  “临清的砖北京的城”,这句话早就听说过。北京紫禁城所使用的最基本的建筑材料———砖,绝大多数是由临清生产的。

  在临清城内运河岸边,有一组古朴典雅的楼阁古建筑群,叫鳌头矶,曾经是古代文人墨客凭眺运河、抒怀赋诗之所,现在楼阁内专辟一室,陈列着临清历代的砖。这些陈列品中大小相仿而砖上印记不同的青砖约有数十种之多,年代最远的是明代成化年间造的砖。

  天涯何处无“芳土”,北京盖皇宫,为什么舍近求远来临清?答案很简单:一、临清的土质呱呱叫。由于黄河的多次冲刷,临清许多地方下挖1米深后,可见红、白、黄相间的“莲花土”,细腻无杂质,烧成砖后,击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茁实,不碱不蚀。一般砖的硬度是70度,国家文物局曾经将临清的古砖进行测试,其硬度达到200度,比一般石头还硬;二、元代以后,京杭大运河南北贯通,临清因地处大运河南北航运要冲,依靠漕运之盛而迅速崛起,至明清时期已成为我国最著名的运河城市、商贸流通中心和国家税收中心之一。连

  乾隆帝南巡时也赞叹:“临清傍运河,富庶甲齐郡”!可以说,临清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是因为把握住了京杭大运河南北贯通的历史机遇,得尽地利之先。

  难怪有学者说:北京城是座“漂来”的城市———近600年间,从临清“漂”进京的贡砖已经无法记数,因为明清两代修建的北京各宫殿、城墙,明十三陵,清东、西陵等贡砖,绝大多数是临清制造。

  据临清文物部门的同志介绍,经实地调查,临清的官窑多达192个,而每个官窑都是2个窑口,共计384窑。按当时规定,每窑划地40亩,专供取土,仅按192口窑计算,占地面积7680亩,光纯粹制砖的窑工就要9600人。在明清鼎盛时期,临清在运河边上烧窑的窑工和杂工就多达数十万之众。

  考察团副团长、原北京市政协主席程世峨同志说,现在北京用于文物建筑修缮的砖也还是使用临清生产的砖。

  许多专家学者对临清怀有深厚的感情,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是这样描写今天的临清:“这是什么地方呀?绿树满庭,浓荫匝地;鲜红的花朵,在骄阳中迎风怒放。同行的女同志脱口而说‘这里真像是苏州!’我自己也真的想到了20年前漫游的地上天堂苏州,除了缺少那些茂密的竹林以外,这里不像苏州又像什么地方呢?然而不是,这里是我的家乡临清。”

  季先生回故乡的时候是秋天,而考察团来临清正是初夏,可季先生所见的鲜花如今依旧在迎风怒放。

 

  (本文原载2006年5月17日《人民政协报》一版、记者孙炜)

 

编辑:付裕

关键词:临清 北京 砖 城 大运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