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回望之九:走马观花看江南

2014年06月27日 15:48
分享到: 

  本文原载于2006年5月22日《人民政协报》一版,记者孙炜,为全国政协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遗考察报道之九。

 

adafba1e14caa4d1fa0e88ce5110711e

 

  一日看尽江南花———对于古人来说,这多少是一种诗意的夸张。而对于借助现代交通工具的我们来说,其真实性就可以大大地提高。19日早起,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和考察团从扬州出发,沿途考察了镇江的谏壁和苏南运河的起始点、常州的乾隆舣舟亭、无锡的清名桥,乘船考察了大运河苏州城区段,又披星戴月进入了浙江的嘉兴。一日之内地跨两省,路经六市,而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和嘉兴都位于长江的南岸,又是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的日子里,我们说“一日看尽江南花”比起古人诗意的夸张来说,也许更具说服力吧。

  在民间,人们对于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有着不同于专家学者的见解。传说,隋炀帝天天做梦要见琼花,于是不惜劳民伤财开凿了通向扬州的运河,结果弄得民不聊生,于是在隋炀帝通过大运河来到扬州看见了琼花的时候,也是他命丧黄泉之日。他的一把爱花的枯骨就埋葬在芳草碧连天的扬州。古人说“烟花三月下扬州”,就是为了赶在15天内的花期去看琼花。琼花现在是扬州的市花。

  考察团在常州的舣舟亭遗址看见了月季花团锦绣的情景。舣舟亭是大运河常州段的一个码头,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数次来常州就是由此上岸,并且这位“落笔惊风雨,挥毫压四座”的大文人最终客死常州。

  人们为了纪念他,从此这个码头就叫舣舟亭。清代的时候,康熙和乾隆下江南多次由此登岸,写下许多御诗和墨宝,当地的官员为拍马屁,呼之为万岁亭或皇亭,可是老百姓不买帐,依旧把舣舟亭的名字一直叫到了今天。位于古运河畔的舣舟亭遗址现在叫东坡公园,是常州一处著名的景点,里面保存了东坡的洗砚池、乾隆的御碑等文物。

  考察团对于古运河在无锡城内穿城而过的情形兴趣盎然。无锡城市的发展历史表明,许多江南城市是先有河后有城。今天市中心繁华的中山路就是历史上古运河的主航道(1958年填没)。

  清名桥现在是无锡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石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重建于光绪元年。桥岸沿河是古河、古桥、古窑、古庙,历史悠久,沿革有序,是无锡市区最具历史原生态的文化遗存。特别是桥南的大窑路,是无锡最古老的窑业所在地之一,据说当年无锡半个城的砖均是由此烧出的,如今那些老窑遗址仍旧保存在居民的老宅之中。专家和委员们对此处的保护给予高度评价,一时间相互讨论非常热闹。有人见居民房的窗口、门前摆放的杜鹃花正盛开如焰,称赞此处是大运河上的历史奇葩。

  苏州有“东方水城威尼斯”之称,历来对文物遗迹保护十分重视。考察团乘船考察了大运河苏州的城区段,所见的胥门、鸿生火柴厂、盘门、瑞光塔、吴门桥、日本领事馆旧址和觅渡桥等,都是国家和省市三级文保单位。大运河两岸芳草青青,间有鲜花点缀,游人闲庭信步,一派宜人风光……

  全国政协委员、考察团成员李汉秋先生说:“江南人有爱花养花的传统,这说明江南水乡的人们在历史上就拥有比较富裕的生活,才借以种花养草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那么他们比较富裕的生活从哪里来,除了鱼米之乡的优越地理环境外,还与大运河的开通为他们创

  造了得天独厚的生产生活优势是分不开的。”

  走马观花看江南,江南美景看不尽,是流淌了千年的大运河水,滋润了两岸人民的生活。

 

  (本文原载2006年5月22日《人民政协报》一版,记者孙炜)

 

编辑:付裕

关键词:江南 大运河 常州 无锡 走马观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