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人物志人物志

林风眠:一卷20世纪艺术百科全书

2014年07月11日 08:21 | 作者:郭珊 |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20世纪上半叶,以文人画为代表的传统笔墨艺术日渐衰顿。此时的中国画坛,或师法外洋、以西润中,如徐悲鸿、刘海粟;或坚守本源,变法突 破,如潘天寿、齐白石。其中有一位大师则以熔铸中西,汇通文野著称。他不惜如哪吒童子般破解骨肉重构金身”(谢春彦语),自成一派,开一代画风。西 方美术史研究权威苏利文曾专门撰文称赞他是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者,直言他比同时代的任何中国艺术家都更了解西方艺术(尤其是后印象派艺术)” 够把西方美学内在化并与他对中国艺术的理解相融合……以创造新的绘画。

 

  他就是我国现代画坛一代巨匠,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林风眠。

 

  林风眠(1900-1991) 出生于广东梅县,19岁赴欧游学,曾担任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现中央美术学院前身)校长,也是国立艺术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首任校长。他倡导介绍西洋 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理念,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家,如吴冠中、李可染、赵无极、朱德群、苏天赐、席德进等。

 

  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突进,抗战的滔天洪流,文革的牢狱之灾,远走香江的韬光晦迹,作为二十世纪的同龄人,林风眠见证了百年来民族文化所遭受的困厄 与磨难、中西融合所历经的波折与流衍。他是中国现当代史上极少数不为时局所左右、一辈子不改理想初衷的艺术大师之一。观其一生来去浮沉,从兼济天 独善其身,这其中既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弘毅之志,更蕴含着一种时命或大缪,仲尼将奈何?的悲怆。

 

  诚如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所言,林风眠是一卷世纪性的艺术百科全书。从林风眠独特的个案身上,能看到百年知识分子艺术家的忠诚和激情,也能从他和时代的关系中去领会艺术家的责任,重新捡回那些被忽视的价值。

 

  命运开篇处的寒凉底色

 

  19001122日,林风眠出生于广东梅县阁公岭村一个石匠家庭。上中学时其绘画天分已让老师自愧弗如。傅雷曾说他对艺术的追求,正如他的祖父不论四时晴雨、赤脚凿坚镌石之精神。用林风眠自己的话来说,一生从未无故放下画笔

 

  同乡挚友林文铮曾用痛苦一词来概括林风眠毕生创作的基调。林风眠的艺术具有一种罕见的苦味”(许江语),发源于命运开篇一抹寒凉的底色——幼年时,母亲与人私奔未果,险被宗法私刑处死,后被卖到他乡,再无音讯。他因此大病一场,卧床半年,变得沉默寡言。

 

  1919年底,林风眠赴法勤工俭学。在欧6年,林风眠游学于法、德,曾先后投师于法国第戎美术学院和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柯罗蒙工作室。他喜欢到户 外进行色彩写生和人体速写训练,同学李金发说他下笔信手拈来皆成妙谛。在第戎美术学院院长杨西斯珍视本民族艺术遗产的提点下,他花了大量时间去东 方美术馆和陶瓷博物馆临摹。他与当时学院派眼中欺世盗名的塞尚、毕加索、马蒂斯甚为投缘,亦从叔本华的哲学、波德莱尔的诗歌等不同艺术门类中博采广 撷,创作出了具有表现、抽象等现代艺术风格的《柏林之醉》、《暴风雨后》等作品。

 

  19245月,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中国美术展览会上,林风眠的作品引起轰动,尤其是高2米、长4.5米的油画巨作《摸索》。当时中国《艺 术评论》的报道称,全幅布满古今伟人,从荷马、耶稣到托尔斯泰、歌德,个个相貌不特毕肖而描绘其精神,品性人格皆隐露于笔底皆有摸索奥秘之深 意。这幅笔法粗犷、写意,色调灰黑沉郁的作品,据说只用一天时间一气呵成,深得学界泰斗蔡元培的器重。

 

  在艺坛初露锋芒之际,林风眠第一任德籍妻子罗达在分娩时染上产褥热去世,婴儿随之夭折。悲恸之余他写下人生有情泪沾臆的字句,亲手为罗达刻 了一方墓碑,《令人赞赏的春天失去了她的香味》,被视为画家当时心境的写照——这幅画描绘一群燕子飞过雾中开花的梨树,恍如柔情一梦,蕴含着一种花落 燕归的迷离的惆怅。

 

  50多年后,劫后余生的林风眠于1979年赴法国举办画展,期间曾到巴黎郊外吊唁罗达的墓地,奈何遍寻不得,顿时老泪纵横。

 

编辑:陈璐阳

1 2 3

关键词:林风眠 现代艺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