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聚·焦点聚·焦点

新丝路战略的经济支点

2014年07月11日 10:40 | 作者:杨眉 郭芳 姚冬琴 |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分享到: 

  周边国家的基建热情

  沿线国家对于“一带一路”的热情丝毫不亚于国内,事实上,这一历史性机遇给他们带来的福祉并不亚于国内。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人民日报》撰文表示,将统筹谋划陆上、海上、航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推进亚欧大陆桥、新亚欧大陆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骨干通道建设,努力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

  亚欧大陆桥,是横跨欧、亚大陆,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铁路运输通道。截至目前,已经建成、正在规划建设的亚欧大陆桥共有3条,以及规划中、尚未实际开工建设的亚欧第三大桥。其中,新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江苏连云港,横穿整个中国大陆,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匈牙利、奥地利、法国,最后至荷兰。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之一。

  今年4月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各国政要围绕“一带一路”战略进行了讨论。

  在俄罗斯远东发展部部长加卢什卡看来,新丝路的主要吸引力在于它能够加强各国之间的货物贸易、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互联互通。据他透露,俄罗斯政府已斥资180亿美元落实铁路建设项目,以缩短上海到欧洲的通道。

  巴基斯坦总理纳瓦兹·谢里夫表示,要借由“一带一路”建设,建立更好的交通运输网络,包括公路、铁路和航空航线。据他介绍,在这个领域的工作已经启动。过去10个月中,中国与巴基斯坦已达成广泛的共识,围绕广泛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经济走廊的建设。“巴基斯坦意识到丝绸之路上的合作伙伴关系需要建设强大的基础设施、稳定的能源供应。现在我们做好准备在能源和基础设施方面实施一系列重大项目。”

  东帝汶总理凯·拉拉·夏纳纳·古斯芒称,“一带一路”沿线的部分国家和地区还缺乏现代化的铁路和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有很大的潜力来推动基础设施的发展。“在这个框架内,发展中国家有机会期待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铁路、港口、电信和石油以及天然气输送管道。”

  然而,涉及到这么多国家、如此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钱从哪里来?

  2013年10月,中国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该倡议提出后,立即得到了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的积极回应与支持。据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步伐正在提速。目前已有22个亚洲国家明确表态愿意加入。这将为建设“一带一路”提供便利的投融资支持。

  可以预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服务于“一路一带”沿线国家的建设,其中,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会是重点。

  能源合作:新丝路的“重中之重”

  以中国为一端,北线连接俄罗斯和中亚地区,中线连接里海和黑海沿岸国家,南线连接南亚国家,联通欧洲,以北部非洲为延长线的这样一个交通网络与贸易通道,是为当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

  有学者统计,“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30多个国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集中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伊朗等重要能源生产国。

  2012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原油进口量达2.7亿吨,对外依存度突破60%。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需要多元化的能源进口战略来解决国内的能源紧张局面以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毫无疑问,能源合作应当置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中之重”的位置。

  在6月1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首次对外公开的会议上,能源安全战略成为中央高层关注的重点。国家主席习近平要求,务实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加大中亚、中东、美洲、非洲等油气的合作力度。

  事实上,在目前中国的十大原油进口国中,西亚、俄罗斯、中亚国家已经占去了8席。

  在地理版图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基地,中亚地区连接着世界上两大制造业中心。中亚地区以东,是经济仍在飞速增长的亚太经济圈,以西则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亚经济发展水平与其连接的两大经济圈相比存在差距,而其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之丰富可谓世界独一无二,矿产品几乎可以覆盖所有制造业国家的需求,且开发潜力巨大。

  地处中亚的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是这一内陆地区主要的油气资源国。哈萨克斯坦是中亚目前最大的产油国,产量持续增长,拟于2016年将本国石油年产量提高至1.02亿吨,其中80%以上的石油产量将用于出口;土库曼斯坦的资源优势则是丰富的天然气,根据其国内的天然气储量和开发能力,具备1000亿立方米以上的产能,而其国内消费天然气不足200亿立方米,大量天然气需要出口通道;乌兹别克斯坦则拥有超过50亿吨的石油资源量和逾5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量。

  它们都希望依靠油气资源,走上富国之路。因此,寻求发展油气产业所需的资金、技术和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成为这些国家的战略需要。它们一直主张与最稳定的能源需求国——中国展开能源合作。而作为中亚近邻的中国,则把中亚管道油气作为多元化能源进口的重要来源。

  在这一点上,两者实现了国家利益的互补。如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丝绸之路经济带”课题组所认为的那样,当今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中亚各国深居内陆不再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使地缘变成它们的独有优势。

  据《中国石油企业》杂志的报道,在中石油五大油气合作区中,“突出中亚”的部署,正在稳步落实、快速推进。1997年中石油成功中标阿克纠宾油田开发项目,拉开了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的序幕。截至2012年底,中石油已在中亚地区投资执行了17个项目。据统计,2012年,来自中亚的天然气供应占中国天然气全年使用量的18%。

  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俄罗斯亦是中国实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的重要能源进口国。今年5月21日,中俄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丝绸之路经济带”课题组研究认为,于中东国家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将进一步打开中国能源消费市场。例如,伊朗希望向西开放的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成后,自己能成为中国更重要的能源出口国。目前伊朗有石油和天然气管道通向巴基斯坦,未来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双方可以通过谈判,共同修建伊朗通向中国的能源管道。

  应该说,“丝绸之路”战略推动了中国陆上周边国家能源战略的布局,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发展经贸关系、保障能源安全的突破口,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石油进口来源,同时也使这些能源国家获得了新的稳定的能源出口市场。

编辑:罗韦

关键词:中国 丝绸之路 习近平 一带一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