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很党派 很党派

民革中央建言破解公车改革之公车改革困局

2014年07月17日 08:58 | 作者:刘立峰 | 来源:长江网
分享到: 

  公车改革要防范权力之手打政策“擦边球”

  7月16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和《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中国公车改革全面推开。根据方案,副部级以下工作人员原则上参加车改,改革后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补贴标准从中央到地方,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地区逐渐累加,但最高不超过150%,同一区域不得超过20%,补贴月标准随官职级别递减,从每人每月1300元到500元不等。(7月16日 新华网)

  公车改革中央早在1994年就已提上意识日程,当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但改革进程却一直挂着“空挡”,近期内蒙古官员驾驶超百万元进口大排量越野公务车拍马事件更是让公车配备使用管理规定一片尴尬。2010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针对公车改革遭遇的难题,民革中央提交了《如何破解公车改革之公车改革困局》的提案,随后国务院印发的《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研究推进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而公车改革最早的推进者是浙江杭州,最早“吃螃蟹”的西湖区三墩镇,改革当年就节约财政经费50万元。

  那么我们可以期待公车改革后全国每个乡镇都能每年节约财政经费50万元吗?答案是让人不敢期待的,之所以公车改革喊了20年,就是因为这其中牵扯太多利益方:各级领导、各党委政府部门与企事业单位、司机、汽车制造商、汽车销售与保养维护商、石化企业……,这块公车大蛋糕有多大呢?调查显示,每辆公车每年运行成本至少在6万元以上;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比例6%~12%;公车私用和超编超配公车现象严重;公车使用效率低,浪费惊人,公车总量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而其中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

  千呼万唤20年,公车改革终于一只靴子落地了,但对于公车改革最后的效果,笔者并不乐观。其一,中国依然有世界上公职人员最多、行政成本最高的政府,不精兵简政公车改革必将阻力重重。其二,没有设立专门公车改革监管机构,即便设立也难以立威,地方党委是廉政责任主体,反腐尚且无力何况公车改革呢?其三,《改革方案》、《指导意见》规定留有太多余地,这无疑将成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权力操作空间舞台。

  那么,公车改革需防范权力之手打哪些政策法规“擦边球”呢?首先,需严肃界定模糊概念。在《改革方案》、《指导意见》中,我们依然看到了那些最熟悉的概念模糊用语,如“一般地区”,“ 一般公务用车”,“特殊公务用车”,“原则上”,“年底前,中央和国家机关应力争基本完成公车改革”,“一般”与“特殊”由谁说了算呢?“原则上”即代表着可以突破,“力争基本”即代表着没完成也没关系。“适时启动事业单位、国企、国有金融企业相关公车改革”,适时是多久呢?从1994年到2014年,也同样是“适时”。

  其次,要严防权力之手突破各种底线约束。公车改革人员明确为“副部级以下”,那么全国有多少厅局级领导们要从此与座驾爱车和“亲密”司机挥手告别呢?为了拥有或留下“爱车”,他们又有多少人将从此立志向上爬,又将有多少人会想尽办法官职不升也要弄到个“享受副部级待遇”?而“一般”与“特殊”的界定,可能就更容易操作了,全国乡镇也都会争取自己成为“偏远地区”,各政府部门也将从此大量增加“特殊公务用车”:防洪、抢险、消防、卫生、执法、巡逻等等,而许多政府部门更可能增加多辆“通勤车”:每天上下班,“通勤车”绕遍大半个城市或县城,服务接送公务员们到家门口,并人人月底还多拿一份出行补贴。

  最后,就是货币化模式最终将成为“车改等于公务员加薪”,全国公务用车每年消费支出2000亿元,这块大蛋糕即使削减大半,也将化作700万公务员丰厚的补贴。一方面公车改革可能只改到50%,三公经费节约数字也“卓有成效”,另一方面,公务员们出行也并未受多大影响,工资补贴反而增加了,而这增加的部分,可能只是源于原来公务用车中的私用、采购、保养。

  公车改革,应该以八项规定反对奢侈浪费和享乐主义为根,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方便工作、提升效率、节约财政为本,并强力约束各种权力泛滥,消除车轮上的腐败,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同乘一辆公交车上下班的亲民形象。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公车 改革 公务 民革中央 补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