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众说 众说

"处女证明"自证清白是一种悲哀

2014年07月18日 12:55 | 作者:木须虫 |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分享到: 

  四川交警与女协警开房并“丢枪”一事被曝后,“女主角”小李为证清白,她在看到发帖当天就去医院做了有关“处女膜”的妇科检查。“我没有与他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我连恋爱都没有谈过。”她告诉记者,她已经委托律师,将控告发帖人及相关网站。(7月17日 人民网)

  闹得沸沸扬扬的四川交警“丢枪”事件,最终因为舆论关注周期规律淡出人们的视线,事件的主角因为“丢枪”属实而被迅速“双开”。与此同时,网帖曝光中关于与女协警开房一事并未形成最终的结论,新闻的报道也以“对于网友反映的其他问题,相关部门正在进一步调查”为结尾,再也没有下文。

  人们不再关注,一者因为其它的热点出现,毕竟这是一个热点快餐消费时代;二者主角得到了“罪有应得”的下场,达到了舆论审判道义的快感,契合了关注的心理需要,杯盏狼籍已不再重要。然而,理性地看,这么一宗“丢枪”夹杂的情色网帖,在产生眼球刺激时,会给关联的当事人产生多大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即便是开房属实,当事的女协警的隐私亦应得到本该有的尊重。更何况,网帖的一面之词,并不排除夸大捏造的可能。然而,在个案中,“丢枪”确实存在,再加上男女这点事说不清道不白,“莫须有”似乎成网友定论一切成立的逻辑。正是因为如此,真正无辜的女协警,在舆论的压力下,在周边人际的有色眼镜下,又该如何生活?

  然而,即便是涉事的女协警妇检处女膜以自证清白,让事件再度进入舆论视线,亦有不少声音在调侃“可修补”。这样的声音对于一个清白的女性,不仅是一种亵渎,更是人性的一种残忍。为何总是宁可信其有,而不去信其无呢?

  不得不说,围绕着网帖的一切,当地的调查都在满足于“公关”的需要,于是严惩事件的主角,给了舆论一个交待,“正了视听”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尊重事实,辩清是非,不放过一个违规者,不冤枉一个好人,才是对法纪最大的尊重。遗憾的是,最终的调查不了了之,让一个涉事人自证清白、自我疗伤,相关部门并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

  事实上,之于网络没有比桃色更能吸引眼球,如明星借绯闻炒作。同样的,给网帖举报打上桃色的烙印,更能达到既定的目的,成了网络反腐屡试不爽的手段。那么,存在的夸大其实的东西,注定会给所涉女性以巨大的伤害。网络需要道德操守,不管目的多正当,手段亦要合法合理。

  显然,这一点在所有网络公共事件中,差不多都被忽略了。举报人与被举报人的权益都需要得到同样的尊重。之于个案,被举报人与发贴者都应当接受调查,对举报不实的应当及时通过舆论澄清,对于恶意捏造的应当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当地相关部门不能坐壁上观,纵任发网帖者的目的建立在无辜的伤害之上。

 

编辑:曾珂

关键词:拿处女膜证清白四川交警与女协警开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