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政协协商

全国政协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稳”步推进深层次改革

2014年07月22日 08:42 | 作者:吕巍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心无旁骛推进深层次改革

  ———全国政协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综述

  7月16日,我国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发布,如何看待经济形势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总体平稳,而且稳中有亮点、稳中有上升、稳中有提质、稳中有风险、稳中有隐忧。从中长期看,我们有充分条件可以实现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而且稳步迈向中高端水平。”在当天下午全国政协举办的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如是说。

  尽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经济态势趋稳向好,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稳中有升的大背景,无疑坚定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

  中高速增长和中高端发展成经济“换挡期”新常态

  在李德水看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平稳、就业平稳、物价平稳等方面。稳中有亮点是指农业生产稳定,夏粮又获丰收,特别是在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稳中有上升则主要是指中央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推出的一系列“微刺激”措施既有利于稳增长又有利于调结构和民生。这些都显示出经济运行的质量有所提高。

  “全球经济失衡和调整给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又形成了新的挑战。受外部需求疲弱约束和内部资源供给短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的‘换挡期’,经济发展也开始进入新的转型期。经济中高速增长和中高端发展,开始成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主旋律和新常态。”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表示。

  在我国,GDP持续超高速增长发生于改革开放以来的1979年至2011年。长达32年年均高达9.87%的增长率,无论是与全球其他国家曾经创造的高增长实践相比,还是与我国改革开放前28年的发展过程相比,都是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中国奇迹”。然而,随着国际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和国内资源供给的约束以及GDP基数的增大,我国继续保持和实现高达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已不大可能。

  成本的制约、市场的制约、结构的制约、需求的制约等多种因素决定了眼下中国经济不能保持过去超常态的增长,未来会回归常态。”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经纬说。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也判断,中国经济在两三年前已经开始了由以往10%左右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阶段性转换。目前中高速增长的“底”还没有探明,仍处在转换过程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实现比曾经的两位数增长低1.0至1.5个百分点的中高速增长,就成了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一个必要选择。”刘迎秋说。

  速度下一个台阶质量上一个台阶

  在热议经济运行趋势、判断经济发展走向的过程中,委员和专家们向经济发展要质量、要效益的呼声不绝于耳。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实体经济持续低迷和整体负债率不断攀升,必须促进经济从高速转向高效率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直言。

  “GDP,既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又是结构与技术、资源配置与产出效率的统一。实现我国经济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和发展,说到底,就是实现上述几个层面发展水平的中高端化。”刘迎秋说。

  “我们既要看GDP这样的数量指标,更要重视质量指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更加关注一些反映经济增长素质、质量和效益的指标,包括就业、企业盈利、财政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风险控制、生态环境保护等。”刘世锦表示。

  他认为,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下,增长的数量和质量应有新的关系,力争实现“速度下一个台阶,质量上一个台阶”。也就是说,在增长速度放缓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实现“六可”的质量目标,即“就业可充分、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民生可改善、风险可控制、资源环境可持续”。

  “应当考虑采取一种新的确定增长速度的思路和方法,质量指标优先,用质量指标倒推GDP,使GDP的确定更为科学和符合实际。”刘世锦强调。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一直关注企业盈利问题。“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要有针对性、务实性地逐一加快破解。一方面,已经明确的政策要制定细则、办法,落地生效,不断完善;另一方面,长期议而不决又严重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问题也到了该下决心解决的时候了。”李毅中认为,政府转变职能,为每个行业解决一两个难题,就会释放出改革的潜能。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则辩证地阐述了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关系。他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就业都需要靠经济增长来实现,高增长带来高就业的误解可能导致一些地方过分注重扩大投资,以此拉动经济增长。而一旦出现产能过剩,裁员是不可避免的。

  厉以宁表示,在现阶段,我国要稳步增加就业,首先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减少税务负担;鼓励发展小微企业和家庭农场,鼓励自行创业;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使人力资源需求结构趋向合理;设法逐步提高社会购买力和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让经济增长率回归常态。

  用“改革式刺激”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国家通过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举措,使我国经济平稳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年度预期目标范围内,但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看来,一方面,我国传统出口优势在弱化,在出口背后的投资和贸易标准制定方面,谈判进展十分迟缓。另一方面,国内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产能过剩矛盾突出、政府性债务总量增加、房地产风险增强、金融风险不容忽视等问题也依然存在。

  “毫无疑问,面对困难,我们应当心无旁骛地增强定力,聚焦深层次改革,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刘明康认为,应加大力度清理法律和法规不明确和适用上不一致的情况,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扎实减轻融资成本,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认真化解产能过剩风险,认真治理污染,避免经济发展长期受其困扰;推动地方融资阳光化并进行市场约束,重拳整治金融领域“谋快钱、营私利”的做法。

  刘世锦则认为,在增长阶段转换时期,应将宏观调控与深化改革有机结合,实施“改革式刺激”:争取房地产的“软着陆”,通过加快改革“稳投资”,从长计议,推动形成一批具有长期稳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在制造业领域,要吸取一些国家‘产业空心化’的教训,毫不动摇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尽管我国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超过制造业,但制造业的比重不宜过低。”刘世锦强调说。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更是直言,“如果不改革,虽然较高的投资可以带动较高的短期经济增长,却有可能同时带来结构扭曲,使得长期的增速下降,短期增长速度带来的长期效应不容忽视。”

  他提出,促进长期经济增长是要靠供给方面的激励和减少资源配置的扭曲来实现的,而减少扭曲只能通过改革开放、结构调整为手段。保证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与促改革、调结构不仅完全一致,而且也必须以促改革调结构为前提。“我们所确定的长期的时间范围有多长,就决定了我们的定力有多强。”钱颖一说。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经济 增长 中高 全国政协 结构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