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谁来给流动儿童一个多彩的暑假?

2014年07月22日 13:20 | 作者:舒迪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C2014-07-22zx901_P_1_56_345_1021_879

  暑假来临,城里的孩子们开始了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他们有的参加各种夏令营,有的和父母一起去旅游,有的参加各种兴趣班和辅导班,有的在图书馆和电影院里欢度假期。与此同时,还有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大多生活在城中村或城乡结合部。他们被称为“流动儿童”,因为工作或经济原因,父母无法陪伴他们度过一个快乐的暑假。这些孩子的暑假生活,大都是在帮父母干活、待在家里看电视或街头嬉戏中度过。

  “我最担心娃儿暑假的安全”

  7月18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北端的一个菜市场里。

  刚入伏的北京显得有些闷热,在父母卖菜摊位的水泥台子里面,10岁的张孝祥铺上一张凉席后坐下,拿着一本漫画书在漫不经心地翻看。

  张孝祥的父母是四川遂宁人,很早就来到北京做小生意。张孝祥也一直跟在父母身边,现在在菜市场附近的一所打工子弟学校———海淀区行知实验学校上学,一家人也租房住在附近。放暑假后,张孝祥就成了一匹脱缰的小野马,每天都和学校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到处玩耍。“放假就是要多玩嘛。”张孝祥说。

  但前两天的一场暴风雨过后,张孝祥的父母不允许他再独自跑出去玩,因为“太危险了”。

  “前天真是把我们吓坏了。”张孝祥的妈妈说。

  两天前,这一带下了一场夹杂着冰雹的暴雨。一开始,在室内菜市场忙碌的张孝祥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天气在发生巨变。等他们反应过来,伴随着狂风的瓢泼大雨已经从天而降。

  “当时娃儿还在外边玩耍,我们都不晓得他在哪里。很快我们就看到鸽子蛋一样大的冰雹落了下来,街面上的水也很快漫到了快到膝盖那么深。”张孝祥的妈妈心急如焚,她不知道自己在附近玩耍的儿子是否会遇到危险,“当时外面风雨太大,我们也没法出去寻找”。

  等风雨过后,张妈妈立即准备出去寻找自己的孩子。这时,浑身湿透的张孝祥出现在菜市场的门口,还笑嘻嘻地告诉父母,外面路边停的好多车都被水淹了。

  张妈妈看着被雨淋得像落汤鸡似的儿子,眼泪当时就下来了。“很后怕,外面路上那么多排水的坑坑洞洞,一旦娃儿摔进去,就全完了。”张妈妈说。

  随后的两天,张孝祥被父母严令禁止出去玩耍。每天除了收摊回家能看会儿电视,白天就只能待在父母的菜摊上看书或者写作业。“无聊死了。”张孝祥说,“暑假还有一个多月,天天这么过,不让我出去玩怎么可能嘛。”

  张孝祥的父亲对此显得有些无奈:“我们跟城里人不一样。城里的孩子暑假可以上各种兴趣班,可以跟家里人出去旅游。我们哪有那个条件和时间呢,只能是把孩子‘放养’。但现在又怕孩子自己到处玩不安全,真是头疼得很。”

  张孝祥的父亲很希望能有一些针对他们这种情况的暑期儿童托管班。“不要太贵,也不需要学啥知识,只要有个地方能把孩子拴住,安全过个暑假就行。娃儿暑期没人管,我最担心娃儿的安全。”

  孩子们期盼快乐安全的暑假

  像张孝祥这样的孩子并不在少数。据记者调查,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暑期没有学习计划。父母去打工或做买卖时,他们要么跟着父母帮父母的生意打打杂,要么就在家看电视,或者是结伴四处嬉戏。由于流动儿童大多生活在城中村或城乡结合部,在他们周围,各种正在建设和拆迁的工地、飞驰的车辆、密布的电线、偏僻的河塘等,都会成为安全隐患。

  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表明,全国流动儿童规模已经达到3581万人。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北京市共有6至14岁的外来学龄儿童24.9万人。一到暑假期间,他们的假期生活就成了让父母们头疼的一道难题。

  “家庭照管教育空白最大的体现就在假期孩子离开学校回家后,许多外来务工家长没有精力管教子女,影响了孩子的成长。”采访中行知实验学校的一位教师如是说。

  因为暑假无人照看,把孩子“送回老家去”也成了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选择。但孩子们似乎并不买账,期盼在当地能有一个快乐安全的暑假。

  来自江西抚州的汤菊香两口子在北京从事家政保洁工作,租住在西五环的西黄村附近。他们的孩子灿灿今年11岁,在一所打工子弟小学读四年级。暑假来临后,由于汤菊香两口子白天要忙于工作,根本没时间管孩子,于是灿灿就成了一个父母眼中的“野孩子”。

  “我们早上做好饭菜就出去做事,孩子白天要么在家看电视,要么就跟同学到处瞎玩。”直到有一次,汤菊香发现孩子在一个电子游戏室里玩了一整天,到晚上才被找回来。当时她意识到,孩子的暑假生活出了问题。“但是没办法,实在没有人管。所以我们就想把他送回江西老家的爷爷奶奶那里去,开学再把他接回来。”汤菊香说。

  谁知道灿灿却死活不愿意回去:“我在爸爸妈妈身边长大,回老家村里人都不认识几个,跟爷爷奶奶也不熟,回去干什么啊?”

  最后,汤菊香两口子妥协了,原因是孩子在身边,每天晚上多少还能监督孩子做做暑假作业、学学功课。“要是真回老家,估计除了玩还是玩。加上老家那边河流多、湖塘多,小孩子又喜欢玩水,送回老家过暑假也是顾虑多多。”汤菊香说。

  需要社会力量多方参与

  和张孝祥的父亲一样,汤菊香也希望能有个地方在暑假把孩子“管起来”。采访中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希望学校能帮帮忙,“办个班把孩子管起来”,但现实却不容乐观。

  采访中,一位在北京某城乡结合部公立小学任职的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学校里的孩子不少是流动儿童。对于这些孩子暑假出现“无人管”的问题,他们其实也有所了解。但依据有关教育政策,公立小学不可以在暑假期间开设各类辅导班,更不可以收费。如果要开免费的托管班,肯定又没有老师愿意牺牲自己的假期义务来做,所以“学校也是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

  记者了解到,曾经也有一些打工子弟学校考虑过开暑期托管班。由于打工子弟学校本身收费并不高,给老师开的工资也不高,如果开暑期班,必然要收取一定费用并支付老师报酬。但据了解,这种打工子弟学校开托管班只要收钱,哪怕是一个暑假只收几百块钱,由于经济条件有限,都很少会有家长把孩子送来,最后不了了之。

  “流动儿童数量相对比较多,暑期因父母工作原因,无法时刻对孩子进行监管、照顾,在自由和开放式的活动环境下,这些孩子容易面对各种突发事故。”中国社工协会儿童救助委员会总干事黄真平告诉记者,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回老家,流动儿童很难和城市里孩子一样有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

  在目前的学校、家庭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面对这种现状,已经有公益机构在开展一些针对流动儿童的暑期活动。“但示范效应大于实际效应。”黄真平说。在他看来,由于流动儿童的数量庞大,对于暑期活动的需求也很大,仅仅靠公益机构一次组织几十个流动儿童进行一些暑期的活动,实际作用并不大。

  黄真平认为,要想解决流动儿童暑期生活的问题,还是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参与,由政府部门出面,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和开展一些活动。“首先由于流动儿童分散性大,应该通过各个社区,从点到面覆盖性地安排流动儿童的暑期生活。除了社区的工作人员外,还应该从社区中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安全地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其次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城市,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者是公益组织购买服务的形式,鼓励专业社工机构有计划、覆盖性地参与到流动儿童的暑期生活中来。”黄真平建议,通过专业社工的参与,同时组织大学生暑期志愿者加入,在各个社区内开展不同的兴趣班和学习辅导班让流动儿童免费参加。“一来可以让孩子在暑期的学习生活得到保障,二来也可以让大学生在暑期得到锻炼。”

  黄真平强调,还可以邀请一些公益机构在社区内开展儿童安全自护的公益教育活动。“要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参与,针对孩子开展面对突发事故时如何自救及求救做专题讲座,让孩子们从中学会保护自己。”

  “此外,还应该发动各方力量关注和解决流动儿童的暑期生活。”黄真平介绍说,南京在这方面有着不错的经验。今年南京市妇联通过爱心企业家的捐赠,筹集资金在全市建立了5个“儿童爱心小屋”,爱心小屋内有小桌椅、文房四宝、电脑、图书、游戏沙盘等。“爱心小屋里所有的活动都由社会组织的志愿者提供服务,他们陪伴孩子们游戏娱乐、辅导学业,培养孩子们兴趣爱好,体验不一样的暑期生活。如果这种模式能够得到推广,无疑将会有力地推动流动儿童暑期生活难题的解决。”黄真平说。

 

编辑:曾珂

关键词:流动儿童 暑假的安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