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纵议 纵议

由“七夕”想到的

2014年08月07日 10:28 | 作者:李汉秋 |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七夕”所代表的爱情观是健康的、积极的,是符合人类精神生活需要的,是可以融入以后的时代的。

  8月2日,是中国的“七夕”。记得2010年国家七部委《关于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方案》中有这样一句话:“七夕”的主题应突出“爱情忠贞”。现实中,有一些两性关系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上,或者是单纯的性欲望,或者是物质的欲望,但牛郎织女的爱情不是这样的。织女下嫁牛郎,是把人的品质放在第一位,她宁可反抗天帝的命令,主动去追求朴实的、平民的生活。而牛郎对自己的妻子,也是一心一意。牛郎织女的恋爱标准、婚姻价值取向,是一种高尚的人格追求,是很先进的爱情观。

  牛郎织女的这种爱情观反映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是值得继承和弘扬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为什么能够盛传2000多年而不衰?“七夕节”为什么能够延续千百年?虽然中间经过排斥,甚至批判,但是仍然传承下来。唐代白居易有句诗非常好,叫做“银汉秋期万古同”。他是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会传下去,万古都会相同。因为“七夕”所代表的爱情观是健康的、积极的,是符合人类精神生活需要的,是可以融入以后的时代的。

  情侣、夫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伦关系之一,“七夕节”有2000多年的历史渊源,有遍及神州的民俗基础,有忠贞的人物和优美的故事,有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这里面积淀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民族精神,“七夕”理应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情侣节”。

  我认为,以牛郎织女为形象代表的“七夕节”,不仅属未婚情侣,还应涵盖各个年龄段的夫妻情侣。“七夕”爱情观强调婚姻自主而非屈从外力,看重人格人品而非权势财富,赞扬忠诚坚贞而非轻薄浮浪,追求精神高尚而非一时情欲,赞赏勤劳持家而非好逸浮华。这些本身无疑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一种表现,而且与时代精神相融通。弘扬这样的精神,无疑有利于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和抵拒不良风气。我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当从传统节日如“七夕节”固有的文化蕴含中提升出积极健康的价值观,逐渐发展出为广大群众所喜欢的中华情侣节。

  现在,很多地方在“七夕”的时候都会有一些群众活动。记得大约2005年,香港的凤凰台请我做“七夕节”的节目。我在节目中说,那天晚上福建的武夷山有770对情侣踏上鹊桥。我觉得在武夷山那个地方770对已经很多了,但第二天一看信息,不是770对,是7700对!这说明“七夕”传统并没有断,并非不适合当代人的需要。很多地方开展“七夕节”活动,也都会挖掘本地的文化资源。比如说河北邢台有天河山,天河山有一些牛郎织女的传说,当地把这个发掘出来,开展活动。沂蒙山区也有一些,如牛郎屋、织女湖,也挖掘出来,开展活动。在我的家乡福州,有棵1000多年的大榕树,当地有一个风俗:情侣们在“七夕”要写了盟誓祈愿卡挂在树上。湖北孝感,据传是董永的故乡,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跟牛郎织女是姐妹篇,那里每年也有活动。

  我特别希望各地在开展这些活动的时候,能够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并且有所创新,创造出适合现代人的社会交往,适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七夕情侣节”。

  (作者系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儒林外史》学会会长)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七夕 爱情观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