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吴为山委员:城市雕塑要给后人留足空间

2014年08月08日 09:14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吴为山:城市雕塑要给后人留足空间

U5566P1081T2D160429F6DT20140808082621

  城市雕塑《珠海渔女》 CFP城市雕塑《珠海渔女》 CFP

  几根柱子撑起一只球,名曰“开发区大有希望”;几束浪花托起一只球,名曰“长江明珠”;几只手支起一只球,名曰“托起明天的太阳”……简单的商业功利和抽象概念催生了大量不锈钢球“升”向天空。

  “近三十年来,全国有近20万只球升起来了,这种滑稽的社会文化现象全世界罕见。”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主任吴为山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的很多城市雕塑作品最大的弊病就是:缺乏追求,没有思想,直接导致了人文精神的缺失。”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雕塑?在本报推出“城市雕塑的乱和治”系列报道之际,吴为山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畅谈他的观察和思考。

  雕塑应该是有精神的

  “城市雕塑可谓城市之魂的象征,一座好的城市雕塑往往是一个城市气质与内涵的点睛之笔。”在吴为山看来,美化环境只是城市雕塑最浅层的功用,城市雕塑所蕴含的人文价值才是其最珍贵之处,“雕塑应该是有精神的,应该是有文化积淀和内涵的作品”。

  西方有悠久的城市雕塑历史,他们把雕塑放在重要的场所,特别是城市广场,来记录一个群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录一个国家引起社会巨大变革的重要事件。吴为山说,西方城市雕塑的繁荣,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经过由来已久的积累,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目光回到中国,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一尊尊悲怆感人的雕塑默然肃立。“家破人亡”“逃难”“冤魂呐喊”“胜利之墙”,四个序曲主题各异而又相互呼应,把观者带入了那段战争与抗争的岁月。

  吴为山说:“近30年来成功的城雕精品,如潘鹤的《开荒牛》、钱绍武的《李大钊像》等,之所以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是因为它的创作饱含着思想和情感,深植于我们自己的文化根脉之中,有深厚的文化价值体系作为支撑。”

  城市雕塑该立法了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城市雕塑的数量急剧增长。”吴为山说,“西方城市里的雕塑是经过上千年积累下来的,我们现在却是在短时间内要把城市的空间填满,这样是不行的。我们要留足够的空间给后人,要给后人留足一百年的空间。”吴为山表示,这不仅是因为同一个时间创作出来的作品整体水平趋同化,更重要的是,城市雕塑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慢活。现在城市雕塑在被作为一种政绩和任务来做,忽略了精神内涵和文化积淀,匆匆建成后群众不满意又被拆掉,造成很大的浪费。

  为此,吴为山提出了“城市雕塑科学发展”的概念,除了艺术水准的要求,城市雕塑还有三个要素必须遵守,违反了这三点,就会出问题。第一,题材,就是建什么,这要根据城市的文化定位来创意;第二,空间,就是建在哪、建多大,这要与周边的环境协调;第三,时间,什么时候建,以什么样的速度建,是一窝蜂地填满城市还是给后人留足空间。

  吴为山觉得,导致在三个要素上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城市雕塑的建设没有规范,比如城市雕塑管理机构分工不明确,宣传部门、文化部门、建设规划部门各行其是,缺少城市雕塑的文化定位、空间布局和时间安排。而作为引导和促进城市雕塑建设科学有序发展的专门机构,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权力十分有限,各地也没有类似的专家咨询机构。

  “城市雕塑该立法了。”面对这些乱象,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吴为山在今年两会上就曾呼吁,要尽快完善城市雕塑管理的体制机制,制定城市雕塑行业全国性的法规和行业标准,从根本上加强城市雕塑的管理。

  什么是好的城市雕塑

  “城市雕塑是人民的艺术。”吴为山说,从1978年开始,我国城市雕塑从单一表现政治历史发展到对普通生活的具体体现,比如《珠海渔女》《开荒牛》等。

  五四后,中国的城市雕塑真正兴起。一批留学西方、思想进步的雕塑家,如刘开渠、李金发、郑可等人,满怀救国救民的理想回到祖国,创作了一批反帝反封建的纪念性雕塑,以此鼓舞人民斗志。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一批歌颂人民、歌颂劳动、歌颂建设的现实主义作品,成为那个时代的坐标。在吴为山看来,城市雕塑是历史的标点,是人民的艺术,它必须反映人民大众的情感,表现大众对理想的追求、对生活的追求,并用大众所熟悉的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任何行政指令的标准、学者权威的标准,都大不过人民群众的审美标准。”吴为山说,“当然,作为一件公共艺术作品,城市雕塑也应该是高雅艺术的体现。贴近群众和高雅并不矛盾,关键要找到最佳的结合点,既能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又能体现人民的意志。什么是好的雕塑作品?就是16个字:一目了然,回味无穷,喜闻乐见,雅俗共赏”。(本报记者 陈恒)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城市 雕塑 空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