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 策论

合法报刊亭被强拆?考验城市治理维度

2014年08月11日 10:41 | 作者:木须虫 | 来源:光明时评
分享到: 

  原标题:报亭考验城市治理维度

  近日,北京合法报刊亭深夜被强拆,媒体呼吁官方解释。中午口头通知,深夜就来人拆除,没有给亭主出示任何文件依据,也没有说明缘由。如今,实施强拆的负责单位尚未找到,损失由亭主自行承担。一夜之间,报刊亭主变成了无业人员。(8月10日人民网)

  对报亭强拆不择手段,其实就是想造成一个既定事实的结果,试图用“清除”的办法替代管理的一劳永逸。只是,实在不知道偌大的城市如何会容不下几个报亭?城市需要报刊亭差不多具有共识。对一座城市而言,报刊亭既是文化地标,也是文明接口,甚至成为城市记忆的组成部分。从市民角度看,报刊亭既解决了一部分人就业,满足了很多人的阅读需求,还可以承担义务指路、便利饮食、街头监控等角色。

  作为体现城市亲和力与人文精神的重要指标,作为城市公共建设与便民服务的一部分,报刊亭显然不是可有可无的。毫无疑问,强拆报亭是一种文化暴力,是对城市文化的一种自我阉割,也是对普遍文化权益的损害,更是对社会文化氛围的破坏。

  强拆报亭的另一面是城市管理者眼中,秩序与文化需求之间矛盾与对立。应该来说,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截然的对立,在管理得当,规范有序的前提下,报亭还可以成为街道巷口一道特殊的风景线。遗憾的是,本是可相互兼容相得益彰的问题,却变成了管理者非此即彼的单项选择题。要么把报亭当成了文化的“细胞工程”,弄得遍地开花;要么视报亭为市容的眼中钉,欲拔之而快。象北京的报亭先发展后拆除的城市比比皆是,象北京一样采取强拆的也不在少数。而令人跌眼镜的是,2013年无锡市又对已经拆除的报亭进行重建。

  城市是市民的城市,然而很多的城市主政者与管理者,更多地站在了管理者的身份,用单维的视角与审美标准来思考与解决问题,下意识地把城市当成了自己的城市,掺杂了自己的主观好恶与政绩冲动,容易把管理对象置于对立面上。北京强拆报亭事件,到处可见这些思维的痕迹,拆你没商量,没有理由、没有解释、没有善后,不认错、不认账,演绎着权力耍流氓的逻辑,丢掉了政府的权威与公信。这不仅仅是少数人习惯于行政强令的简单粗暴,而且是权力治理方式弊端的集中表现。

  报亭考验城市治理维度。在庞杂的社会利益面前,求取多方利益最大公约数,才是实现社会规范有序的唯一途径,通往这一途径的唯一方式就是社会治理。譬如,决定城市报亭去与留不应当只有权力,还应有市民的权益、经营者的权利,只有在这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治理才能水到渠成。对强拆报亭事件,官方不仅要作出解释说明,对事件进行妥善处理。同时,事件暴露出来的权力治理依赖值得所有城市的管理者反思。推动政府管理社会向政府治理社会的转变,不只是一句口号,而且是在具体的事务中依法行政,尊重关联的权益与权利,实现善治。(木须虫)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合法报刊亭被拆 强拆 城市 人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