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湖北宜昌工地挖出50多具国军抗日将士遗骸 政协专家建议建抗日将士陵园

2014年08月25日 15:31 | 来源:三峡晚报
分享到: 

  湖北宜昌工地挖出50多具国军抗日将士遗骸

  “这就是抗日将士的遗骸。”24日上午,夷陵区政协文史委员会专家简兴安来到平善坝江边发现遗骸的现场走访,并结合所掌握的资料,确认了这一重大发现。

  这里掩埋了至少50具遗骸,属当时国军江防军总部55师164团三营将士。时任该营迫击炮连长的闫秉心,曾在1990年讲述过这段惨烈的抗日历史,并由简兴安收录在宜昌县政协文史资料第五辑中。

  闫秉心已经去世。当天下午,通过简兴安的转述,还原了当时那场惨烈的战斗。

  简兴安建议相关部门在该处建抗日将士陵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现场确认 掩埋的是抗日将士遗骸

  24日上午,文史专家简兴安来到现场走访和考证,再结合掌握的资料确认,这里掩埋的就是抗日将士的遗骸。

  简兴安称,目前现场遗骸不少于50具,占地大约0.5亩。从现场看,战争年代条件艰苦,只是简单地挖了个坑,刨去表层的泥土,将这些将士挨个掩埋。

  为什么得出这样的论断,简兴安介绍,1990年曾联系上当时内蒙古自治区民革副秘书长闫秉心,他是当时参与这场战斗的国军江防军总部55师164团三营迫击炮连长。根据闫秉心整理回忆的《峡门御敌琐忆——平善坝痛歼日寇追忆》,刊登在宜昌县政协文史资料第五辑中。

  1939年,闫秉心随部队由四川万县进驻湖北宜昌,在巴(东)万(县)要塞区指挥部重迫击炮第三营,后于1941年拨归“宜巴要塞区”建制,部队番号为“宜巴要塞区指挥部重迫击营”,属国军江防军总部。该营1939年进驻平善坝,在距离发现遗骸上游大约半公里的牛栏溪处,修建了大量永久性和半永久性工事。闫秉心在接任连长后,对这些工事进行了改造和扩建。

  闫秉心说,这场战斗打响在1941年3月10日,日军目的为试探平善坝的守军实力,以及从该条线路进攻的难易度。

  回忆战斗 日军被我将士成功击退

  1941年3月9日,日军曾派出3架飞机,对平善坝进行轮番轰炸数小时。当地民房和渔船等损失很大,但军方的布防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10日,日军13师团派出一个中队的兵力(200人左右),从三个方面向平善坝推进,当时国军在该驻地兵力有500多人。日军到达平善坝之后,发现这里山势险要,行走异常艰难。但是,日军还是从各条小道下到了平善坝,遇房烧房,遇人开枪。当时我方要将敌人引到最佳地点后开火,即引到牛栏溪我军设置的火力交叉点处。

  所以,日军在之前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当他们进入国军的火力交叉点以后,国军每颗重22斤的迫击炮,连续打了40发,日军遭受重创。据战后统计,日军死伤近三分之一。这场战斗在瓢泼大雨中结束。

 

  战后,两军开始各自救治伤员和收尸。日军死亡30多人,被他们用柴火和汽油当场焚烧。因为中国军队的装备要差一些,伤亡数大约70多人。在当地民众的帮助下,部分伤员被送到三斗坪、上尖峰村的野战医院。国军死亡将士的遗体,在当地民众的帮助下,就在现在发现遗骸的位置,大约用了半亩地,被全部掩埋。

  这场战斗的意义在于,日军的进攻属于试探性,打破了日军试图直接攻击石牌的美梦。这场战斗之后,日军再也没有选择这条路线。直到1943年石牌保卫战,日军选择从其他方面攻击。

  专家呼吁 建立抗日将士陵园

  简兴安说,闫秉心老人已经去世,他提供的这些资料,对于研究抗战历史作用巨大。

  在发现遗骸上游大约半公里处,在抗战时期建有码头,是重要的战略枢纽。在修建葛洲坝之前,这里的村民被整体搬迁,安置在现夷陵医院附近的渔业村。葛洲坝修建之后,江水上涨,发现遗骸的地方距江面只有不到50厘米。

  简兴安说,已经发现的这些遗骸,应得到极大的尊重和妥善处理。他建议相关部门组织专班对现场认真清理,然后在战争发生地合建一个墓葬,形成抗日将士陵园,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将士 抗日 遗骸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