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重走丝绸之路·陕西篇之一

大路向西:新起点 再启程

2014年09月01日 17:07 | 作者:文/王慧峰、路强 |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古城西安的西郊,大庆路西端宽阔的绿化带中,一组浅褐色花岗岩质地的丝路驼队群雕引人驻足。仔细端详,一尊尊雕像中鹰鼻深目的波斯客和典雅华贵的唐人同样双眸炯炯,正在跋涉的驼队间加杂着马匹、猎狗一字排开,恍如穿越历史的尘烟远道而来。举首凝望,大漠黄沙中残阳的悲壮和茫茫戈壁的苍凉似乎就在眼前;闭目冥想,长风呼啸、马嘶狗吠中,始终回荡着那有条不紊、坚定从容的驼铃声响……

 

“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扩大开放空间的一次重大机遇

 

  “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一年前,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重大战略,将陕西推向了世界瞩目的焦点位置,一时间,全世界都知道了那个位于中国内陆腹地的陕西。事实上,在国内沿线地区热烈拥抱“一带一路”这一重大战略时,如何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也在陕西全省上下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迅速地,“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定位成为陕西的一张新名片。“新起点”有着崭新、丰富、独特的内涵,终极目标是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机遇——我们采访过程中一再被反复强调的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让一条千年古道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对陕西而言,这是一次绝佳的历史机遇!”在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冯宗宪看来,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实施丝路经济带构想是扩大陕西省对外开放、扩大内陆省份开放空间的一次重大机遇。作为古老丝绸之路的起点,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陕西以其独特的区位、科研和产业优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丰富的能源资源、生态产业形成了互补与互动,是国家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重要支点,“陕西应该也必须在这条经济带上有所作为”。

 

  2013年1128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提出仅仅两个多月之后,满载着陕西腾飞石油机电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石油钻机及配套产品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在西安国际港务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鸣笛开行,借着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这条“黄金通道”,“陕西制造”一路向西驶往中亚。“我们就想着利用这次出口的契机,把中亚市场打开。”陕西腾飞石油机电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张立雄这样说道。相比总价值约1000万美元的货物,这一机会更显无价。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内陆城市转型发展的突破路径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亚欧经济共同体走向深度融合的重要桥梁,是宏伟‘中国梦’战略务实践行的关键支撑,是中国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大开放战略深入推进的核心载体,是西部内陆城市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突破路径,既是国家战略,也是我们的梦想,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将赋予西安这座古城划时代的发展机遇和更为丰富的建设内涵。”作为土生土长的陕西人,西安市发改委主任强晓安并不掩饰他内心的激动和雄心。而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动作也确实颇为迅速。先是抓住欧亚经济论坛的契机,联合欧亚多国十几个城市共同签署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宣言》,抢先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开展国际合作。随后,西安市发布《关于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实施方案》,提出着力打造“一高地六中心”,把西安建成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创新能力、最具辐射带动作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同时与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市和土库曼斯坦的马雷市缔结友好城市,携手推进丝路经济交流。实现了“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绘制完成“丝绸之路沿线地形地貌暨交通图”。 

 

  丝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同样给宝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宽阔的渭河穿城而过,位于关中西部的宝鸡是关天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如今更是中欧班列“长安号”重要的物流节点。宝鸡作为我国西部工业重镇、装备制造业名城、“中国钛谷”,全市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近400户,进出口市场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钛及钛合金、机床工具、石油装备、煤化工、酒类、轨道交通、航空安全装备、太阳能光伏等九大产业集群,产业结构与中亚地区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宝鸡市发改委主任刘焕勋告诉记者,如何把宝鸡的工业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篇大文章。

 

“‘向西看’重振汉唐雄风”——为发展外向型经济带来新机遇

 

  “秦中自古帝王都”。重振汉唐雄风,是陕西人喊了多年的梦想,但长久以来,国际贸易始终是陕西经济结构的一块短板。2013年,陕西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1%,位居全国前列,然而进出口贸易只占总GDP6%。 一个不靠边、不沿海的西北内陆省份,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跟,发展外向型经济?

 

  随着“向西看”为重振汉唐雄风提供更广阔的舞台,答案也日渐明晰起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陕西扩大向西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带来了新机遇。

 

  无论向哪个方向扩大开放,重任最终都将落在企业身上。在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采访时,记者时刻都可以感受到装备制造优势企业的担当和梦想。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商用汽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专用通用装备制造和食品饮料6大主导产业,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沿线城市和国家的产业具有一定互补性,合作空间值得期待。

 

  经风淋室除尘,记者得以进入西安佳阳新特能源有限公司制造工厂车间。该公司的常务副总仇勇介绍,公司已先后在陕西延安、宝鸡、榆林和宁夏吴忠投资光伏发电项目,其中宁夏吴忠的100MW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发电1.4亿千瓦时,产生经济效益1.26亿元。“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提速,我们将在沿线更多城市进行光伏和风电布局。”他说。

 

  据了解,目前西安经开区已对有意开拓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市场的企业进行梳理,并建立了企业动态名录库。据他们的负责人介绍,将依托这些企业在高端装备制造、能源勘探及新能源开发领域的优势,主动争取在中亚—长安产业园规划中承担建设西安经开区中亚产业园,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而针对大部分企业对中亚市场和投资环境并不十分熟悉的现状,经开区将组织区内企业走出去调研当地市场需求,了解沿线国家在进出口、税收、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环境,协助企业寻求合作新契机。

 

“建立内陆自贸区”——创造出自己的经贸发展模式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西安无疑已经具备了多重优势,是全国铁路枢纽之一和高速公路网重要的节点城市,是全国第四大国际航空港,也是欧洲与中亚国家客流、物流进入中国的出入口和集散地,还有内陆港和综合保税区等对外开放的平台等等,但在这次重大的战略机遇面前,一些政府官员和专家认为西安还应向国家层面提出更多的诉求。采访中,建立内陆自贸区成为不少专家共同的呼吁。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国家推动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发展的重要机会和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为西部地区在大开发和对外开放发展中进行‘先行先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冯宗宪对西安建立自贸区的必要性有独到的认识:“西安地处全国的交通要冲,交通运输便利,国家在‘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即提出要将西安建设成为内陆开发开放高地。但多年来,陕西对外交流的地域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他认为,丝路经济带覆盖30亿人口,面积达几千万平方公里,贸易潜力巨大,不言而喻。“西安地处内陆,更要打破以往沿海先发展,贸易强的桎梏,创造开放条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济贸易发展模式。”冯宗宪说。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是最早关注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的学者之一。在接受记者采访后的第二天,张宝通便随陕西卫视“丝绸之路万里行”活动的大部队起程,一路向西去完成古丝绸之路的“重生”之旅。在他看来,尽管按照目前实力和开放度,西安还比不上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但从国家全方位开放战略来说,西安在亚欧大陆桥所占的中心位置又是不可比拟的。因此西安设立自贸区,要尽快实现西咸一体化,将西安建成亚欧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才能为今后共建“丝路经济带”赢得新的引擎。“西安建立自贸区,就要尽快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已有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主导产业,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丰富的能源资源、生态产业形成互补,以差异化竞争实现共赢。”张宝通说。

 

  张骞曾从这里出发,汉唐盛世曾在这里铸就,三秦大地见证了丝路繁荣的历史。如今的陕西,仍经常可以在百姓的生活中拾起一些“丝路记忆”。位于今天西安劳动路上的大唐西市是一处集博物馆、丝路商旅街区、古玩城、购物中心、酒店、非物质文化遗产、胡姬酒肆演艺等业态为一体的大型群落建筑,个中巧思饱含了重现当年“金市”盛况的心血和企图。光阴荏苒,千年古道已化身横贯亚欧大陆的经济大动脉,陕西将如何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东风迎来期盼已久的再次辉煌,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付裕

关键词:丝绸之路 陕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