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重走丝绸之路 陕西篇之四

热冷之间 皆为民生

2014年09月01日 17:50 | 作者: 文/王慧峰、路强 摄影/贾宁 |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泾河新城建设中,就地安置失地农民就业,使大家都能够享受到新城开发的成果。

在泾河新城建设中,就地安置失地农民就业,使大家都能够享受到新城开发的成果。

 

    热!7月的关中大地,暑热连连。身临其境,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比气温更为高涨的,是这块土地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再次燃起的开发热情。

 

    冷静!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提出后,西部各重镇在发展经济的迫切渴望下呈现出“你争我赶”的局面,在我们的采访中,冷静思考、理性分析的建言不绝于耳。

 

建设热:为人民安居乐业

 

    人口超百万的古长安国际大都会,成就了绵延7000多公里、名扬古今的丝绸之路。新时期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仍然离不开城镇的支撑。随着采访的深入,“以人为本,在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过程中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陕西思路在我们面前逐渐清晰起来。

 

    每天落日西沉时,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崇文镇附近的居民都会聚集在修建一新的崇文塔下,健身、纳凉、娱乐,自然也少不了红遍全国的广场舞。不远处新规划建设的居民安置小区内,座座高楼正拔地而起,几个月后这个小区就将接纳改造户回迁。旁边新建的崇文初级中学9月开学就将接纳新生,扩建后该学校将由原来的300人扩容到900人,标准化大型操场,宽敞明亮的教室,红色的教学楼展示着泾河新城的勃勃生机。

 

    “以前,崇文塔周围脏乱的很,现在这个景区建起来了,环境比以前好多了。” 崇文镇宋村的党莉君在崇文塔景区做保洁员已经半年多了,兢兢业业,最近她开始找领导询问转正的事情。党莉君家里5口人,人均的12分地荒了多年没人种,现在土地被征,她没有失落不安,倒是觉得“这样也挺好的”。在她看来,如果泾河新城不搞开发,村里的剩余劳动力也就没事干。而她自己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挣钱和照顾老人孩子都不耽误。

 

    2014年1月,西咸新区正式加入国家级新区序列,“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的口号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不同于“先生产、后生活,先治坡、后治窝”的旧的城镇化经验,西咸新区提出以城市为主,产城一体,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换了新颜的崇文古塔不仅见证了脚下这片土地的变化,也见证着这里的产业和民生发展。泾河新城管委会城乡统筹部副部长卢彦昌告诉记者,探索和践行“让农民带着劳动力和土地两个资本进城”是他们开展城乡统筹工作的重点。泾河新城采取开展土地确权,保障农民权益,实施土地流转。另外,他们还开展了多层次就业培训,多渠道促进农民转型增收工作。目前,泾河新城管委会累计举办了各类就业创业培训班25期,参加培训农民近3000人,有2500余人已在工程建设、绿化养护、园艺花卉、保安保洁、特色观光农业、景区服务业等方面实现了就业,一部分人还进入了管理岗位。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热潮的涌动,西安浐灞生态区亦成为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支撑。而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无非是让人民安居乐业。“浐灞,正在朝这个目标扎实前进。” 站在规模宏伟的的规划沙盘前,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副主任成斌不无骄傲地说。从曾经河道嶙峋、沙坑遍地的生态重灾区到到如今的城市生态“补偿区”和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十年时间,在建设生态优先和产业优势上,浐灞的民生工程也在大力推进。根据坐落于浐灞生态区的西安首座负氧离子监测站的数据显示,浐灞生态区内的负氧离子日常含量达到了20006700个单位,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1000个单位的标准。

 

    成斌向记者介绍,按照规划,浐灞生态区将成为西安乃至整个陕西省的现代服务业新高地——以生态经济、总部经济、休闲经济及循环经济为特色,重点发展金融、旅游、会展、商贸、物流、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科技研发、教育、房地产以及体育等产业,“未来受益的终将是老百姓。”成斌说。

 

冷思考:加强顶层设计取得共赢

 

    “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战略构想提出后,古丝绸之路沿线各省市积极响应,都力图在这一区域战略中争取到更多的青睐和机遇。一时间,确定大项目、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申请创建自贸园区、建设通讯网络渠道等出现在各地的工作计划中,好不热闹。

 

    “这反映了西部重镇对经济发展的迫切渴望。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冷静思考、科学应对,来不得半点盲目。” 84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汪应洛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都生活工作在陕西,对这片土地充满感情,他强烈呼吁陕西要发挥装备制造业优势,打好“陕西制造”这张牌以赢得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先机”。此外,他提醒说,目前西部几省的热情都很高,但整合、协同不够,看着热闹,却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降降温、醒醒脑”。

 

    “我们的战略视野要开阔,这就亟需国家进行统筹考量,深化顶层设计。”汪应洛的看法得到了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冯宗宪的赞同,他们同为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冯教授认为,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沿线省市是分工协作的关系,应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当前,国家层面的统一布局与规划尚未出台,西部沿线省市出台的实施方案都是按照自身的发展定位和需求制定的,由于缺乏协调机制,出现了同质化竞争的状况。在资源禀赋、市场成熟度和社会发展水平接近的情形下,大家都选择了近乎雷同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和资源整合手段。例如,西部几个重要城市都将重点建设任务确定在交通、物流、金融、文化中心建设上,实施措施也都集中在设立自贸区、保税区、国际港务区、领事馆、论坛永久会址、举办博览会、贸易洽谈会等方面,这很可能会造成西部地区新一轮的重复投资和产能过剩,为将来的恶性竞争埋下伏笔。

 

   “加强顶层设计”是汪应洛和冯宗宪等这样的省内学者反复强调的重点。一份冯宗宪参与的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关于“积极投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建设”的报告这样写道:“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国家向西开放开发的国策,是国家战略层面的系统工程。这里的诸多项目都属于‘国家背景,省市行动’性质的举措。对于丝路沿线的兄弟省市,如何形成合力而不是抗力,如何取得共赢而不是互损,都是应该从战略和策略方面进行认真研究的问题”。 

 

编辑:付裕

关键词:丝绸之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