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生命在舞动中绽放

———北京市首家残疾人青少儿艺术团小记

2014年09月02日 10:01 | 作者:舒迪 贾宁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C2014-09-02zx901_P_1_19_647_1451_1484

教室内孩子在专心练习舞蹈动作

 

C2014-09-02zx901_P_1_76_2300_1354_2921

教室内孩子在专心练习舞蹈动作

 

C2014-09-02zx901_P_1_729_1344_1358_1667

教室内孩子在专心练习舞蹈动作

 

C2014-09-02zx901_P_1_999_263_1302_617

教室内孩子在专心练习舞蹈动作

 

  “小手伸直,把肩膀打开,好的,非常棒……”

  8月27日下午,北京市西城区残疾人联合会的残疾人文体活动中心舞蹈教室内,几名四五岁的孩子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专心地练习着舞蹈动作。

  如果不是因为老师说话的声音有意的特别大,单看孩子们娴熟的舞姿,你根本不会意识到这是一群残疾孩子在跳舞。事实上,这些孩子中大多有听力障碍,她们是戴着助听器在舞蹈。她们,就是北京市首家面向残疾儿童免费招生和训练的艺术团——西城区残疾人青少儿艺术团的成员们。

  “艺术团让我们感到特别温暖”

  娃娃今年还不满4岁,身材瘦小的她虽然听力有障碍,但性格很是活泼开朗,见人就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每当听到音乐响起,戴着助听器的她总是会不由自主地随着节奏欣然起舞。

  除了学会老师教的舞蹈动作外,娃娃还有不少自己独创的舞姿。“孩子可爱跳舞了。”娃娃的奶奶告诉记者,由于有听力残疾,孩子以前的性格比较内向。

  “自从接触到舞蹈,孩子的笑容越来越多,性格也越来越开朗。”让娃娃的奶奶颇感骄傲的是,在不久前北京市聋儿康复中心举办的诗歌舞蹈大赛上,娃娃的舞蹈节目得了特等奖。“这对孩子自己、对孩子的父母和我们都是一个极大的鼓励。让我们更加有信心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娃娃奶奶说。

  相比起娃娃来,5岁半的紫涵显得有些羞涩。紫涵不大愿意和陌生人交流,不管奶奶怎么叫她,都只是一个人坐在角

  落里不吭声。但是,一看见舞蹈老师走进教室,小紫涵的脸上立刻明显地释放出喜悦的神情。随着舞蹈训练课的开始,紫涵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改平时的羞涩腼腆,在舞蹈老师的口令和音乐声中翩然起舞,挂满微笑的小脸上也开始灿烂起来。

  艺术团里还有一名叫可可的孩子,舞蹈训练中显得两腿有些僵直,连简单的一些舞蹈动作都很难跟上节拍。但是舞蹈教师很耐心,她一边重复播放着音乐,一边缓缓拍着孩子的双腿,轻声鼓励。“孩子特别开朗坚强,她永远是开心的、微笑的。”北京市西城区残疾人青少儿艺术团负责人石苏告诉记者:“可可是个轮椅舞蹈的好苗子。”开朗的可可并不在乎自己的舞步是不是跟得上节拍。她很单纯地喜欢艺术团、喜欢跳舞、喜欢和小伙伴们在一起。

  “孩子4岁时得了急性脊髓炎,当时全瘫,能恢复成现在这样已经是奇迹了。”可可的母亲疼爱地看着女儿:“我们都很喜欢这个艺术团,喜欢老师。我不想让孩子远离社会,艺术团让我和孩子感受到社会的关爱,特别温暖。”

  “艺术是帮助她们成长的翅膀”

  近年来,随着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各种文艺演出的大获成功,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励志精神鼓舞和震撼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其实残疾人艺术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的体现,艺术对残疾孩子成长的帮助是巨大、有效的,是帮助他们成长的翅膀。看着眼前的几个孩子,我由衷的感觉,她们的生命在舞动中绽放。”石苏告诉记者。

  “残疾人艺术,是于黑暗中体味光明,于无声中感悟音律,于残缺中寻求完美……这种艺术训练首先对残疾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很多残疾孩子因为身体残疾,往往会觉得自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从而在心理上容易有阴霾。如果通过艺术训练,让残疾儿童和他人接触,在艺术的世界里找到自信,找到充实感,那么对这些孩子心理上的健康成长是有着极大好处的。”石苏说:“例如娃娃,在诗歌舞蹈大赛上得了特等奖之后,整个人性格都开朗活泼了很多,更是自信了许多。”

  此外,任何父母都不可能呵护孩子一辈子。“一个残疾孩子,如果能够尽早地接触外界,接触社会,对孩子的成熟长大有着很大的帮助。而艺术,就是这些残疾孩子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最好的载体与形式。”石苏表示。

  目前不少残疾儿童家庭大多负担很重,已没有经济能力再让孩子参加额外的艺术培训。针对这一现状,去年年底,北京市西城区残联开始筹备成立残疾人青少儿艺术团。

  北京市西城区残疾人文体活动中心负责人表示:“成立残疾人青少儿艺术团,就是想让这些残疾孩子与他们的同龄人一样,丰富残疾孩子的文化生活,打造一个让残疾青少年展示才艺、才华的舞台。”

  最开始,石苏筹划中的艺术团师资力量很强,都是聘请的专业老师。具体课程包括古筝、葫芦丝、架子鼓等乐器培训,声乐培训,舞蹈培训和戏曲培训。每项培训课程全年不少于45课时,每课时不少于50分钟。“而且我们所有的课程全部都是免费授课。”但让石苏出乎意

  料的一个情况是——艺术团居然招不到孩子。

  “希望有更多的残疾儿童加入我们”

  据了解,最开始艺术团计划招生30人左右,招生范围主要是北京市西城区户籍4岁至16岁的各类残疾儿童。

  “后来降低为3至16岁。”石苏说:“因为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居然招不到更多的孩子。长期能坚持来训练的孩子更是只有4名。而据统计,整个西城区办理了残疾证的16岁以下孩子就有近400人。”

  据了解,石苏和残联的工作人员在筹备艺术团时,通过各个街道办事处,联系了不少残疾儿童的家长,很多家长都表示非常希望和愿意孩子参加艺术团活动,但是一具体到某一天来参加培训的时候,家长们却又往往不会带孩子来。

  对于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石苏认为一是残疾儿童的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不愿意孩子过多接触社会。二是有些孩子本身残疾比较严重,不适宜参加艺术活动。此外还有一些家长因为抽不出时间、交通不方便等原因,也不愿意带孩子来参加艺术团的训练。

  艺术团刚开始是想只接收西城区的残疾儿童。“但现在,只要是北京市的残疾孩子愿意来,我们都接收。”石苏告诉记者。

  “我们希望通过媒体的报道和宣传,能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让更多的家长知道我们这个残疾儿童艺术团,让更多的残疾儿童能加入进来,帮助他们健康、全面地成长。”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西城区残疾人青少儿艺术团 听力障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