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 >政协65周年>最政协政协人

吴敬琏:政协能够很好地集思广益

2014年09月21日 09:18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吴敬琏是最早提出并倡导市场经济理论的经济学家之一,而天生的平民意识,又使他把关注社会公正和社会中人的命运当做经济学家的本分。这位具有深刻忧患意识的老人,从第八届到十届,担任了15年全国政协委员。2004年,吴敬琏亲身参与的一次政协调研活动,推动了“十一五”规划的制订,也令他切身体会到政协的优势所在。

  时光回溯至2003年冬天,为配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准备工作,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组建了由15位全国政协委员组成的“十一五”规划调研组,与有关部门同时进行调研工作。

  2004年1月,吴敬琏以全国政协“十一五”规划专题调研组组长的身份参加了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的调研。当年7月,政协常委会召开会议对调研组形成的初步意见进行专题讨论。讨论会的参加者不仅有多位政协委员,还有社会上的知名专家。

  专家学者一多,是不是容易站在各自的出发点“自拉自唱”,难以凝聚共识呢?吴敬琏不这样认为。“在那次调研中,我们充分发挥了政协的优势,简单说就是人才荟萃,地位超脱。”他说,所谓人才荟萃是指与会人员来自学界、政府部门、企业界等各个方面,这是政协特色。

  “第一,每个人所熟悉的方面不同,所以就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但是不同的意见经过研究讨论,可能形成一个更加切合实际、更加有针对性、更加可行的建议。这对政府制定规划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第二,我们不是站在哪一个行业、哪一个部门的立场上说话,所以形成的意见可能更好地照顾到各方面的看法、各方面的利益、各方面的诉求。”

  这么多年,作为“改革的守望者”,吴敬琏自然明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个老问题了。自改革开放以来,这个问题始终摆在我国经济工作的议题上。他也清楚,转变不过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体制上的障碍。

  “对于增长方式为什么转变不过来,体制性障碍在什么地方?委员们提出了自己的分析。”吴敬琏记得,那次政协常委会专题讨论会上还热烈讨论了体制性障碍的问题。委员们从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原理和过去党和政府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种各样论述中,对照现实提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有很多委员过去在政府担任领导工作,他们讲了切身体会和自己的两个压力。”吴敬琏清楚地记得,有几个委员讲出了大实话,一个压力来自政绩,另一个压力来自财政收入。

  “经过这些调查研究,转变的体制性障碍就非常清楚了。主要有四条:第一,各级政府仍然保持着过大的资源配置权力。第二,政绩。GDP的增长率变成首要的考虑。第三,财政收入。要求产值的最大增长。第四,要素价格、资源价格扭曲。这样我们要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所需要在体制上作出的改革、改进就非常明确了,也具有非常好的针对性。”

  经过深入讨论,专题调研组起草了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又经过多次反复讨论,在2004年底定稿,于2005年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十一五”规划必须突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建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后来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原则之一。

  回顾整个历程,吴敬琏的评价是,“政协能够很好地集思广益,在政府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上能够发挥作用。”

  (作者为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编辑:杨雅婷

关键词:政协 集思广益 部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