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 政策需给力

——全国政协“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建设”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4年09月29日 09:00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王建业:借鉴美国经验发展我国养老护理事业

 

一、 美国临终关怀保险项目的主要做法

  美国1982年开始,在为老年人医疗保险计划中加入了临终关怀保险项目(Hospice)。临终关怀保险项目指对治愈性治疗已无反应及获益、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的患者进行积极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据统计,美国每例临终关怀病人,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为医保系统节省了3192美元。临终关怀服务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包括服务业、医疗器械和医疗护理用品行业等。

二、 我国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龄老人已经超过2600万,并以年均100万人的态势持续增长,其中慢病和空巢老人都超过50%。部分生活不自理老人由于家庭支持差,无力入住养老机构,造成长期滞留医院(“费用性入院”),使综合医院有限的医疗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周转应用,医疗费剧增。同时,失能高龄老人的长期医护照料给家属带来极大生活压力,也给社会带来很大负担。

三、 几点建议

  一是借鉴美国临终关怀保险项目和日本“介护保险”(即护理保险)的经验,推广并完善青岛市长期医疗护理险制度,尽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支持、个人出资的全民医疗护理保险制度。以临终关怀保险项目的推进,带动我国养老护理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保险业、密集型劳动服务业、老年医疗器械和医疗护理用品行业等。

  二是进一步深化社区养老护理契约服务。扶持社区居家养老和养老院服务的专业医疗团队和志愿服务队伍,鼓励引导他们为辖区居民提供医疗、护理、保健、康复甚至临终关怀服务。

  三是分清老年病院和养老院之间界限。体现医养结合特点,彻底转变现有的住医院全部走医保,医、护、康复全报销,而住养老院全部自己掏腰包现状。

 

  全国政协委员孙铁英: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有尊严的养老环境

 

  养老问题,是家事也是国事。我们无法阻止人的生老病死,也无法阻止一些老年人出现失能半失能的状况,但我们可以改变这些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现状。今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已高达3600万。如何能让失能半失能老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有一个有尊严、稳定而安全的就医养老环境?建议:

一、 政府要优先考虑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医疗照护问题,研究建立为此专设的特殊老年护理院,为其提供经费支持、举办优惠条件、人才支持等政策支撑。要建立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权益保护、养老服务业准入、运营、退出等制度;同时,要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服务、护理、康复、营养、饮食、安全、卫生等全过程、各环节都制定标准。另外,要配备足够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护理人员,建议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在职培训,建立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凭资质上岗,建立一支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化服务的职业化队伍,防止虐待事件发生。

二、 建议在社区和乡镇成立相应的养老护理机构,并提供为失能半失能老人上门服务,利用家庭病床、签约全科医师等形式,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化护理、康复、健康体检、咨询和慢病管理等服务。同时,建议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就地、及时地医疗和救治罹患急性、慢性疾病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实现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双向转诊,既解决养老院和护理院专业化医疗救治问题,又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继续养老服务问题。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医养结合 社区养老 老龄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