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 政策需给力

——全国政协“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建设”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4年09月29日 09:00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任国胜: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践探索与建议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兴建了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全国第一家由大型公立医院主办的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 具体做法

  重医一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特点为:一是依托大型公立医院主办,具有强大的医疗保障能力;二是全智能化老年服务体系;三是环境优美,运动和活动设施齐备。

  二、 主要体会

  一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顺应了庞大老年慢性疾病群体的养老需求,有广阔市场;二是弥补我国当前养老模式的不足;三是充分利用医疗机构的优势医疗资源,实现医疗、护理、养老、康复等一体化服务;四是既能满足老年慢性疾病治疗在大医院,康复及护理阶段在养老机构的构想,又有利于实现国家卫生计生委等提出的急、慢性病分治,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当前大医院一床难求、住院难的现状,实际上推动了医改向纵深发展。

  三、 存在问题

  一是现有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无法解决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医药费报销问题。二是建设及运行问题。相对较低的收费标准,机构养老运行成本较高。政府已对养老机构予以政策支持,但相关优惠政策还需进一步加大和落实。三是养老护理人员缺乏。四是有关养老机构方面的相关法律不健全。

  四、 有关建议

  一是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出台相关政策,推进医疗机构(尤其是大医院)以多种形式与养老机构合作共建,推进医养结合,探索“急、慢性病分治”新模式。二是人社部将有医疗功能的养老机构纳入医疗保险定点服务单位,建立独立的报销体系。三是民政部制定相关促进发展扶植政策,以及具体的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投资的方案。四是教育部建立长期照护专科服务培训体系。五是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

 

  全国政协常委于文明:加强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和保险保障机制建设

 

  与巨大养老需求相比,当前社会养老供给严重不足。养老型医护人才资源严重短缺、医疗看护支出费用不断攀升,中医药服务特色优势发挥不够,有关问题亟待尽快解决。

  一是医养结合专业服务机构、队伍薄弱。调查显示,目前老年护理人员空缺大,在岗人员存在年龄大、职称低、学历低、整体素质低和非专业的状况。二是医养结合保险支付保障不足。三是医养结合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不够。

  为此,建议:

  一、 进一步加大养老护理机构建设、人才队伍培养,为医养结合的养老事业发展提供机构人才支持。一是鼓励医学类院校设置医养结合型老年护理专业和老年服务管理相关专业。二是加强养老服务专业课程建设。三是加强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二、 进一步完善政策法律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多机制、广覆盖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体系。一是将长期护理保险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二是以政府为主导,建立起基本老年长期医疗护理保险,通过调整基本医疗保险统筹金和个人账户金比例的方式筹集,重点解决对中低收入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问题。三是结合老年人对护理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引入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作为必要的辅助体系。

  三、 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展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试点,探索形成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一是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新机构,设立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二是中医医院新建、托管和对口协作养老院,延伸提供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三是依托院校、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建立中医药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加强老年家政护理人员中医药相关技能培训。四是探索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相关职业技能岗位设定,培训专门的中医药家政护理人员队伍。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医养结合 社区养老 老龄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