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沙博理陪伴中国人民半个多世纪: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

2014年10月24日 16:46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20141022105918376

沙博理(资料图)

 

  著名美裔中国籍翻译家、作家、中国外文局和人民画报社老专家、中国对外传播领域的杰出代表沙博理(Sidney Shapiro),于10月18日8时30分在北京家中安详辞世,享年98岁。

  这位曾经“陪伴中国人民走过半个多世纪的真诚朋友”,留下的是一个值得人们久久仰望的高大背影。

  留下来做更多的事

  1947年4月,32岁的沙博理带着对神秘东方的向往,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上海。“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多苦啊,我觉得自己留下来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沙博理在后来的回忆中说。 这一留就是近70年。

  在上海,沙博理结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进步作家封凤子,并在她的影响下,投身于中国的革命浪潮。

  在最危急的时刻,沙博理利用自己的律师身份,多次掩护中共地下党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杀,帮助进步学生编辑主张土地改革的英文杂志,把解放区来的密使带进美国人办公的商务楼密谈,甚至还设法冲破国民党的封锁将药品运送到解放区……

  1949年10月1日,沙博理与妻子终于盼来了解放。他们应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共同目睹了中国人民依靠自身力量创造的伟大奇迹。

  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

  “我觉得任何一个国家的普通人,只要他们像我一样认识中国人,就不能不喜爱并敬佩他们。文学或许就是最好的媒介了。”沙博理曾这样说道。

  新中国成立后,沙博理作为中国对外传播的使者,将大半辈子的精力与心血都花费在翻译中国文学作品的工作上,其译著总字数约1000万字。

  20世纪50年代,一次偶然的机会,沙博理在闲暇之际翻开一本朋友送的小说,尝试着将它翻译成英文。很快,他就被其中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生动紧张的情节所吸引,也体会到在中英文之间游走的乐趣。这本讲述白洋淀抗日游击队故事的《新儿女英雄传》成为沙博理翻译的第一部中国小说。

  此后,《家》、《林海雪原》、《春蚕》……一系列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通过沙博理的笔尖,延伸至异国他乡,成为英语读者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文革”时期,沙博理完成了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的翻译。最初,“四人帮”并不同意沙博理在书名中将梁山好汉译为heroes(英雄)。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名著精髓,沙博理巧妙地用“outlaws”取代 “heroes”,明贬暗褒,借此将梁山好汉隐喻为西方文化中“劫富济贫的民间英雄”。沙版《水浒传》也成为公认的“信、达、雅”兼备的经典译作,备受国内外赞誉。

  “中国是我的国家”

  细数沙博理的人生,其中超过2/3时间都是在中国度过的。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时期,沙博理的命运都与中国紧紧联系在一起。

  1963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沙博理加入了中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他与中国的关系更为密切。

  吃馒头、喝茶、睡硬板床、打太极拳、穿布鞋、穿丝棉袄……在中国长达67年的生活早已使沙博理深深的“中国化”。甚至有人说,他长得越来越不像外国人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虽然我从未失去我身上的美国味儿,但我越来越感到中国是我的国家,我的家园,我的家庭。”沙博理曾经这样深情地说。

  1983年离休后,沙博理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虽然角色有所转换,但他爱国爱民的心始终没有改变。多年来,沙博理一直积极参政议政,利用大量时间到各地考察,为民生疾苦鼓与呼。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沙博理 水浒传 林海雪原 春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