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安徽陕西成都三地政协聚焦创新发展问题

2014年10月27日 08:40 | 作者:张慧新 胡海燕 顾书亮 赵阳光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为创新驱动加油添力

  ———安徽陕西成都三地政协聚焦创新发展问题

  科技引领发展,创新改变世界。当前,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经济增长动力和新动力处于胶着状态,必须探寻全新动力,营造持久动能。激发经济新动能,首先要依靠创新驱动,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日前,安徽省政协、陕西省政协、成都市政协分别召开界别协商会、专题协商会等,聚焦创新发展问题,为创新驱动加油添力。

  安徽省政协建言创新安徽建设

  “杨委员的建议很好,但是目前实施起来有难度,我们会引导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侧重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营机构。”在安徽省政协日前召开的“坚持创新驱动推进创新安徽建设”界别协商会上,省政府金融办负责人对杨建军委员提出的设立科技发展银行的建议当场作出回应。省政协副秘书长杨玉华告诉记者,这是省政协首次在界别协商上设立互动环节,让委员与部门负责人现场碰撞。

  安徽是全国第二个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工作的省份。省委、省政府把建设创新安徽、加快转型发展作为核心发展战略,今年先后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及6个配套政策。年初,省委、省政府在与省政协讨论协商议题时,希望倾听各界别的声音,发动广大委员为此建言。

  创造之花不结果是科技创新的顽疾。“要解开套在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身上的枷锁。”代表九三学社安徽省委发言的傅松玲委员建议将知识产权授予研发团队的科技成果,不再作为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支持高校院所对科技成果转化事项自主处置,提高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比例。出席会议的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树隆认为建议很有针对性,将尽快就科技成果“三权”改革拿出意见。

  刚刚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的魏臻委员建议改进大企业的创新考评评价标准,更多从未来市场容量、技术门槛、知识产权价值、商业模式持续性等方面来评价,而对小微企业则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政策及创新项目,对于确有潜质的小微企业,政府要有耐心、包容度。

  “企业创新动力不强,还得从解决企业不敢投的问题入手。”代表省工商联发言的李俊波建议政府建立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补偿基金,按照一定比例分担技术成果转化风险。这一建议也得到其他委员的赞同。对此,省政府金融办负责人表示将完善科技保险补贴政策,进一步引导保险机构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加大对科技创新项目的投资。

  据悉,这次会议是安徽省政协第6个年度重点协商活动,早在两个月前,陈树隆代表省政府来政协通报了创新安徽建设情况。由省政协组织,省科技厅、人社厅等部门参与的调研组深入调研,形成的专题报告集中了与会各界别的意见,提出完善科技经费分配管理体制等20多项建议。

  陕西省政协专题协商抢占科技创新新高地

  “‘2011计划’,被业界人士形象称作‘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三次洗牌’。但与‘211’、‘985’不同的是,‘2011计划’所搭建的平台更高。”10月10日,陕西省政协召开“陕西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专题协商会”,省政府部门负责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政协委员以及在陕两院院士在协商会上讨论建言。

  “2011计划”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通过高校牵头、其他社会创新力量联合组建的方式,建设“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区域发展”四种类型的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以期大力提升我国高等院校创新能力,实现内涵式发展。“2011计划”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高度重视,加速协同创新中心创建。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4个中心通过答辩考察,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牵头的两个中心通过网上公示,有望实现陕西省国家级中心“零的突破”。

  今年6月5日,省政协文教委召开主任扩大会议进行座谈,就如何“协同创新”进行首次“碰头”;6月11日,省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专家学者以及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就陕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发展情况先后来到西安交通大学等4所高校调研,形成了调研初稿。

  省政协常委、陕西师范大学国家长安学研究院院长李炳武认为,实施计划要科学布局,建议有实力的院校应协同作战,突出优势;政府不仅要加大投入,更要完善相应机制,鼓励高校、企业和社会力量“联姻”。省政协常委、西安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朱恪孝建议,实施“2011计划”,要在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区域发展四大类型上科学布局,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破解创新人才和资源等突出问题。“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首先要打破高校间的壁垒。”省政协常委、西北大学副校长张云翔等委员毫不讳言。委员们各抒己见,并就关心的问题与省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等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副省长庄长兴听取大家发言后,对委员们的热议以及各个高校所作出的积极探索和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

  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梁凤民特别强调,“选题是关键,高校是平台,人才是根本,资金是保障”。要建立政府主导机制,重视高校的载体作用,强化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完善督促和考核机制,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落在实处。

  成都市政协建言产学研结合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日前,《成都市深化科技改革促进校院地协同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成都十条”)正式发布,“成都十条”规定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可用于人员激励,这一比例可不少于70%,给予高校院所科技人员领办企业最高1000万元贷款支持,国内外高校院所与区(市)县共建协同创新试点示范区可获得1000万元的资助。这些政策的出台背后也凝聚了市政协的智慧。

  成都作为四川省“首位城市”和西部中心城市,肩负推动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重任。今年1月召开的成都市政协十四届二次全会专题协商会,与会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围绕成都市如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等众多方面建言献策,意见建议得到了在场成都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

  会上,民革成都市委作了《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护航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大会发言,建议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提高企业利用商标、专利等多种措施维护企业利益的意识;进一步加大侵权案件处理力度;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协作,为企业科技创新与发展保驾护航等建议,建议得到了成都市知识产权局的采纳。4月1日和24日,成都市政协先后两次组织委员对企业创新主体建设情况、创新型企业与创新环境关系进行视察,委员们提出高校与企业的科技合作应形成完整链条、创新的政策扶持应在中小微企业中加大推广、建议更多发挥本土高校资源和人才优势等意见建议。

  6月18日,成都市政协召开科技、教育界别与市科技局及有关部门参加的界别协商会,委员们围绕《成都市深化科技改革促进校院地协同创新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建议,进一步简化科技成果转化程序,提高科技人才成果转化收益比例,鼓励在蓉高校院所建设创新创业载体,鼓励在蓉高校科研人才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等。界别协商会后,成都市科技局及时向委员反馈采纳意见,表示已充分吸收委员意见建议。

  (张慧新胡海燕顾书亮赵阳光)

 

 

编辑:杨雅婷

关键词:创新 政协 建议 高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