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共建中共享合作中共赢

———2014武汉城市圈政协主席论坛聚焦区域融合发展

2014年11月01日 09:22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武汉,九省通衢之地,自古即为区域中心,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

  今天,这一作用尤显突出:作为核心,武汉在与周边8个城市组成的武汉城市圈中发挥着龙头引领作用;作为核心,武汉城市圈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也起到了辐射带动效应。

  以城市群发展带动城镇化建设是国家对新型城镇化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调整。武汉城市圈1+8城市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长江经济带城市人口最集中、产业最发达、城镇最密集、经济最活跃、联系最紧密的城市群之一。自2007年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武汉城市圈在共建中共享、合作中共赢,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而在获批的两年前即2005年,武汉城市圈政协主席论坛就已经围绕融合发展开始了智慧交锋。论坛至今已经十届,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每年一个主题,围绕城市圈发展进程中的关键点,献计献策。“自2005年创办以来,围绕城市圈建设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交了90余篇交流材料和调研报告,40余条意见建议得到省及圈内各市积极采纳,推动了青阳鄂大循环经济示范区、梁子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汉孝临空经济区、城际铁路、城市圈快速路网等一批重大区域合作项目,体现了人民政协的责任担当。”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出席论坛开幕会时如是评价。

  十年辛苦不寻常,但政协人的探索并未止步。在第十年的关口,武汉市政协承办这次论坛,5月份确定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城市圈可持续发展的课题后,密集的调研座谈随即展开,城市圈内其他政协也围绕相应主题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这一切都是为了10月的这次“头脑风暴”。

  国庆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2014武汉城市圈政协主席论坛在武汉举行。与往年相比,这次论坛除了政协主席如期参会外,国家部委的相关领导,城市圈内相关企业的代表均获邀参加。既有顶层设计的资讯,也有基层实践的民意,开放,包容,一切都是为了取得实效。

  问题导向也是贯穿论坛始终的一个主旨:十年了,困扰城市圈发展的什么问题一直还存在?融合发展难度在哪里?合作难题到底有没有破解之策?没有客套话,每一位代表发言上来就开宗明义。问题是什么,建议有几条,干净利落,论坛求真务实的会风让听者印象深刻。

  发展面临三大瓶颈破题应在四个协同

  “2013年,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人均生产总值从3400美元~14000美元不等,按照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还处在不同的工业化阶段,城市发展阶段性差异明显。”

  “圈内各城市基本上依据当地市场主体状况和本地资源禀赋发展产业,招商引资各显神通,必然出现产业布局各异、优势产业集聚不突出、同质化竞争等问题。”

  “圈内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要素市场参差不齐,吸纳和接受产业转移、成果转化能力不一。”

  这是武汉市政协历经5个月的调查研究指出的武汉城市圈在区域合作融合发展方面面临的瓶颈问题。因为阶段不同,圈内资源向武汉集聚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因为产业发展各异,区域内的协作分工做得很不到位;因为城市承载能力参差不齐,整体融合效果有限。

  论坛上,武汉市政协主席吴超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破题之策:应该把深化跨区域合作作为城市圈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把提高区域合作组织化程度作为城市圈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致力于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发展和服务功能的高端化,多措并举促进武汉城市圈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

  吴超的观点概括起来就是加强四个协同:一是加强合作体系的组织与协同。建议城市圈各城市党委、政府每年确定1至2个主题,定期开展对口交流活动;二是加强产业发展的组织与协同。集中力量打造城市圈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高端产业;三是加强区域规划的组织与协同。以产业合作为主轴,选择条件成熟的合作区域,采取联合委托、同编共审的方式,以区域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关键资源及跨界空间统筹规划为重点,编制区域合作规划;四是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组织与协同。充分发挥武汉科教人才优势,放大示范带动效应,与圈内企业产学研创新合作。

  区域发展需要引擎武汉应该建成“支点”

  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的发展需要引擎,需要增长极,需要龙头城市的带动。湖北省提出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的“支点”,那武汉城市圈的支点在哪里?武汉众望所归。

  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城市,无论在地理区位上,还是发展量级上,武汉都具备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条件。“建议举全省之力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将武汉建设成为全球性的创新中心、文化之都和重要的世界性城市,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圈。”与会的黄石市政协代表直抒胸臆。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是武汉都市圈,武汉都市圈的核心是武汉,武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定位是正确的。”应邀与会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说,武汉要充分发挥在都市圈中的辐射、带动、引领作用,坚持高位发展。

  “武汉的城市定位就是着眼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必然要向高端化方向发展,需要相应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与国际化水平,引导优质资源向武汉集聚,抢占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用自身发展带动城市圈参与国际分工与发展竞争,这是武汉的价值所在、职责所在。”武汉市与会人员表示。

  借助武汉的辐射带动,黄石代表提出把黄石打造成省域副中心城市,推进城市圈内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重点镇建设,为武汉城市圈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武汉至咸宁、黄石、黄冈等城际铁路的相继开通,给武汉城市圈旅游业进一步整合资源、调整格局带来难得机遇。黄冈市与会代表建议,加快黄冈与城市圈旅游融合发展,整合资源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和金牌产品。咸宁市与会代表建议,加快建立武汉城市圈旅游协作机构和网络,联合推广旅游产品,促进旅游经济的共同发展。

  实行规划一盘棋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

  武汉市政协在筹备这次论坛所组织的系列调研中发现,武汉城市圈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研究、协调、落实工作亟须加强。论坛上,加强武汉城市圈规划编制,实行规划一盘棋,是参会代表共同的呼声。

  “建议在省级层面科学制订武汉城市圈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既突出武汉市的核心地位,同时应兼顾其他城市的发展需求。圈内其他城市应因地制宜编制规划,在观念、产业布局、政策措施等方面与大武汉实现对接。”天门市与会代表指出。

  依靠市场力量,推进一体化、同城化发展,是国内外都市圈、城市群发展的基本规律。湖北省政协研究室调研后指出,武汉城市圈各项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武汉城市圈也存在没有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各地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较多,市场机制运用不充分,经济发展各自为政的现象。为此,他们在论坛上建议,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清除市场壁垒,撤除市场藩篱,让市场真正在区域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当前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城市圈产业、科技、人力、金融、土地、环境、公共资源配合中的都应该综合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

  短短一天半的论坛结束了,但政协人对武汉城市圈发展的关注仍将继续,大家相约明年黄石见,相信届时依然会群贤毕至,智慧密集。

编辑:曾珂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政协主席论坛

更多

更多